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基本资料
性别:女
年龄:59岁
现病史:2017年3月以“反复乏力3月”就诊外院,腹部超声示“肝内实质性占位伴门脉栓子(考虑MT伴门脉瘤栓)及侧枝循环建立;肝硬化”。MR显示:肝占位性病变,考虑MT,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栓子形成,肝硬化伴食道胃底静脉、脾静脉曲张,胆囊炎伴胆囊结石“。无外科手术指征,考虑预后差,予保肝、抗病毒治疗后出院。患者转诊我院要求进一步诊治
既往病史:无特殊。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WBC8.46*109/l,HGB122g/l,PLT146*109/l
血生化:TBIL57.4umol/l,ALB30g/l,ALT64IU/l,AST166IU/l,GGT953IU/l,ALP348IU/l
凝血酶原时间正常
乙肝大三阳,乙肝病毒DNA:7.90E4 (已在口服恩替卡韦治疗)
AFP:37362ng/ml,Ca199141.6U/ml。
影像学检查:
临床诊断:
疾病分期/分型:原发性肝癌BCLC-C期(门脉主干瘤栓Ⅲb型)CNLC-Ⅲa期
肝功能情况:child-B级(8分)
体力状况:ECOG1分
病毒活性:7.90E4 (已在口服恩替卡韦治疗)
首诊治疗方案:
治疗时间:2017年3月
治疗方案:
1.BCLC:新药治疗。
2.CNLC方案:
TACE、靶向、化疗、手术、放疗
拟定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经皮穿刺门脉瘤栓粒子植入术(患者不愿行门脉支架粒子条成形术)方案。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术中所见:右肝范围广泛迂曲紊乱的肿瘤血管网,门脉提前显影,门脉右支充盈缺损延伸至主干,门脉左支显影差。微导管超选择注入洛铂30mg+碘化油10ml、Embosphere300um*1/2瓶,明胶海绵颗粒560um*2/3瓶,再次造影未见肿瘤及瘤栓染色,平片示碘油病灶及瘤栓内聚集良好。
栓塞后CT表现:
门脉瘤栓放射性粒子植入术:
沿瘤栓走向共植入30粒粒子
2017.5复诊:
MR示:肝癌介入术后改变,右肝大片坏死灶,右肝及左肝方叶尚存多发结节样活性灶,门脉主干、左右支瘤栓、肝硬化、胆囊结石。
AFP:3487ng/ml,Ca199 43.2U/ml
肝功能:B级(7分)
血常规正常、乙肝病毒DNA正常
2017年5月第二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术中所见:右肝少许迂曲紊乱的肿瘤血管网,原外侧大量肿瘤血管网及动门脉瘘未见显影,实质期见右肝不规则片状肿瘤染色。微导管超选择注入5—FU0.75,奥沙利铂100mg+碘化油5ml、明胶海绵颗粒560um*1/5瓶,再次造影未见肿瘤染色,平片示碘油病灶聚集良好。
2017.7月复诊:
MR示:肝癌介入术后改变,较前缩小,边缘仍见结节样活性灶,门脉主干、左右支瘤栓、肝硬化、慢性胆囊炎伴胆囊多发小结石。
AFP:287ng/ml,Ca199 35.2U/ml
肝功能:B级(7分)
血常规WBC3.57*109/l,HGB108g/l,PLT82*109/l
乙肝病毒DNA正常
定期随访:
5-9月病灶稳定,AFP持续下降,血常规三系轻度抑制,予定期复查,恩替卡韦继续抗病毒、保肝治疗。
2019.10复诊:
MR示:肝癌介入术后改变,与前相仿,门脉主干、左右支瘤栓,警惕活性灶,肝硬化、慢性胆囊炎伴胆囊多发小结石。
AFP:395ng/ml,Ca199 26.1U/ml
肝功能:B级(7分)
血常规WBC3.33*109/l,HGB106g/l,PLT80*109/l
乙肝病毒DNA正常
2017.10第三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术中所见:右肝病灶边缘少许迂曲紊乱的肿瘤血管网,未见动门脉瘘及门脉瘤栓显影,微导管超选择注入5—FU0.25,奥沙利铂50mg+碘化油5ml、明胶海绵颗粒560um*1/10瓶。
2017.10术后:
术后患者出现黄疸、肝性脑病2期、败血症,予米醋灌肠、抗感染、保肝、等处理术后20天,患者症状恢复出院。出院时肝功能B级(9分),AFP132ng/ml,血常规WBC3.57*109/l,HGB108g/l,PLT69*109/l。
2017.12复诊:
MR示:病灶稳定,与前大致相仿AFP:115ng/ml,Ca199 24.2U/ml
肝功能:B级(7分)
血常规WBC3.95*109/l,HGB118g/l,PLT88*109/l
乙肝病毒DNA正常
2018.1复诊:
MR示:肝癌介入术后改变,右肝后叶包膜下片状异常信号,较前增大,复发可能?余病灶与前相仿。
AFP:355ng/ml,Ca199 25.1U/ml
肝功能:B级(7分)
血常规WBC4.11*109/l,HGB112g/l,PLT98*109/l
乙肝病毒DNA正常
2018.1联合靶向药索拉菲尼:
可疑病灶并甲胎蛋白升高,考虑复发,由于患者17.10介入出现严重并发症,再次介入风险大,建议患者联合靶向治疗,患者接受索拉菲尼400mg一天2次治疗。
2018.1-2019.8治疗期间疗效评估:
AFP情况:索拉菲尼治疗期间AFP缓慢升高,至2019.9AFP升至1538ng/ml。
影像学评估情况:病灶稳定,直至2019.9出现病灶增大。
不良反应情况:脱发、皮疹,2周后恢复,后未在发生。
2019.9复查:
MR示:肝癌介入术后改变,右肝病灶后缘活性灶,较前增大,余病灶与前相仿。
AFP:1536ng/ml,Ca199 16.8U/ml
肝功能:B级(7分)
血常规WBC5.74*109/l,HGB92g/l,PLT80*109/l
乙肝病毒DNA8.04E2
2019.09第四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术中所见:右肝及右膈下动脉见迂曲紊乱的肿瘤血管网,未见动门脉瘘显影,微导管超选择注入雷替曲塞2mg,碘化油3ml、Embosphere(100-300um)0.3瓶。术后预防肝昏迷、抗感染等治疗,患者恢复好,3天后出院。
继续索拉菲尼靶向治疗至今
AFP情况:栓塞治疗后AFP持续下降,2020.4AFP1538ng/ml。
影像学评估情况:病灶稳定,与前大致相仿,未见活性增加及复发病灶。
不良反应情况: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病例总结:
BCLC-C期,CNLC-Ⅲa期综合介入治疗仍可以取得很好疗效,不要轻言放弃。
联合靶向治疗可以稳定病灶减少介入治疗次数,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恢复时间。
靶向治疗期间部分病灶进展,再次介入干预仍能取得比较好的疗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