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肝脏是结肠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据统计,大约有15%~25%的结肠癌在初次确诊时就发现有肝转移,又有15%~25%的结肠癌在手术后会发生肝转移。
同时,肝转移也是结肠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不治疗的结肠癌肝转移平均生存期仅6.9个月,无法手术切除的结肠癌肝转移5年生存率不足5%。
可以说,“高发难治”一直是结肠癌肝转移的主要临床特点之一。不过随着医学的进步,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生存结局正在发生一些悄然的改变,具体有哪些呢?我们接着看。
癌症一旦发生转移,在传统上被认为是无法治愈的,手术也就被认为是非必要性的(只有紧急情况如出血、梗阻等,才考虑手术)。而随着转化性治疗、无疾病状态等理念的提出,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结局。
转化治疗是指将原本无法手术切除的Ⅳ期癌症,通过术前的综合性治疗将其转化到能手术切除。转化治疗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缩小瘤体(原发灶及转移灶)、减少手术难度及并发症,以便术后最大程度的达到无疾病状态。无疾病状态也就是指癌症在经过治疗后达到持续性的“无瘤状态”。
据统计,在结肠癌肝转移通过转化治疗及手术后达到无疾病状态,患者的平均生存期能达到35个月,5年生存率也能达到30%~57%,与初始肝转移可手术切除的患者相似。
2016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转移性结直肠癌指南》指出:由于绝大部分(80%~90%)的结肠癌肝转移一开始是无法手术切除的,通过转化后达到无疾病状态就可以实现结肠癌肝转移的两个治疗目标:治愈和长期生存!治愈属于永久的无疾病状态,长期生存属于暂时性无疾病状态。
早在20世纪50、60年代,人们就对结肠癌肝转移进行过手术切除的尝试,不过当时的手术切除率低、死亡率高,让很多人对手术失去了信心。
直到80年代,人们在对之前的手术病例进行总结时,才发现那些手术后的患者5年生存率高达21%;而如果按照无疾病状态超过十年算治愈标准的话,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治疗的治愈的比例约为20%,而非手术治疗治愈的可能几乎为0。从此,手术成为结肠癌肝转移最为重要的治疗手段。
随着对解剖学的进步、影像技术的发展、手术设备的更新换代、肿瘤生物学认识的加深,加上“多学科诊疗(MDT)模式”普及,技术层面的限制因素也越来越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曾做过一项研究:在2008-2015年采用新手术技术治疗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共1250例,5年生存率较21世纪初升高了10%,肝转移灶切除率更是直接翻倍。这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
目前,国内一流的肿瘤医院结肠癌肝转移手术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大约为42%,这相当于在争取手术后5年生存率大约提升了37%(无法手术切除的结肠癌肝转移5年生存率不足5%)。
当然,不仅是手术技术的革新,其他如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局部放射治疗等手段也能让肝转移灶彻底损毁,对于手术难度较大的个别肝转移,可以考虑手术切除原发灶联合肝转移灶局部治疗,也可以使部分患者达到无疾病状态,提高5年生存率。
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型抗癌药物的不断涌现,提高了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转化治疗、手术完全切除的成功率,也给那些无法获得手术机会的结肠癌肝转移患者延长了生存时间。
对结肠癌肝转移需要转化治疗时,5-FU+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联合抗血管生产类靶向药物,可以提高转化成功率;对于微卫星不稳定型结肠癌肝转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具有更高的疾病转化率和控制率。
包括标准规范的根治性结肠癌切除、术后辅助治疗等,可以显著减少结肠癌肝转移的发生率、改善长期生存。
对于新辅助及术中治疗,尽管有研究显示术前新辅助之劳、术中给予门静脉化疗、腹腔化疗、肝动脉灌注化疗等,可以减少肝转移的发生,但临床数据较少,目前一般不作为结肠癌肝转移的预防性手段使用。
对于结肠癌肝转移,由于其治疗难度大,一般需要到比较大的、专业的医疗机构去进行治疗。比如我国一些知名肿瘤医院,结肠癌肝转移的术后10年无病生存率最高可以达到27.4%,放在世界上也算是一流的。
虽然,不是每一位患者都有机会在这种医院治疗的,但在有限的条件下选择最专业的医疗机构、最专业的临床医生,加强与医生的沟通交流、能积极跟进病情,对患者的帮助无疑是十分巨大的。
结肠癌肝转移治疗强度大,对患者体力状况要求极高,因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提升体能状态、加强营养、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对抗疾病。
面对结肠癌肝转移,我们要有策略、有决心、有信心!相信随着治疗理念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结肠癌肝转移治疗中的难点必将被一一攻克,也必将有更多的患者获得治愈的机会。与此同时,记得保持积极的心态,不仅能够增强我们的信心和勇气,提高生活质量,还能促进身体的自然恢复力,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在生理和心理上为患者提供隐形的支持!
来源:李进医生团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