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10月26日下午,在第11届北京大学重症医学论坛上,有一个分会场内始终笼罩着紧张的气氛。15名年轻医生分成5组,对着面前的显示器或凝神思考,或奋笔疾书,他们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各种医学检查的判读,或者根据病例摘要给出诊断和治疗方案。这里正在进行的是首届“重症ABC——北京大学重症医学基础知识竞赛”。
本次知识竞赛由北京大学重症医学学系和中国医学论坛报社联合举办。据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副总编郑桂香介绍,在此前的3年,双方曾联合举办了3届北京大学重症医学科普大赛,一批优秀的重症医学科普达人在比赛中被发掘出来,也增强了年轻医护人员“说大白话,讲专业事”的科普意识。今年,双方又将焦点转向临床“三基训练”,即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提升,希望通过比赛的形式,考查年轻医生对临床基础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提高他们对“三基”的重视。
北京大学重症医学学系主任安友仲教授在比赛的开场致辞中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他将知识比作珍珠,将理论比作线,临床医生不仅要不断学习知识,积攒足够的珍珠,还要能够将知识去粗取 精、去伪存真,并与理论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验证,培养起临床思维,最终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
图 北京大学重症医学学系主任安友仲教授致辞
图 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副总编郑桂香致辞
本次比赛共有5家医院参赛,分别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中日友好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每家医院的重症医学科派出3位高年资住院医师或低年资主治作为参赛选手。比赛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环节,题目内容包括对胸片、心电图、超声影像和呼吸机波形的判读,还通过病例考查选手的临床思维。5支战队的选手同台切磋,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比赛。
图 选手认真思考作答
有些选手在前一天晚上还在值夜班,来不及休息就赶来参加比赛,但仍然不影响他们答题时的专注和认真。最终“实力与运气并存”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小医大梦队”获得比赛第一名。
中日友好医院“循环重症队”在必答题阶段表现突出,排名曾暂列第一,但在抢答题阶段由于抢答设备问题和运气不佳,成绩并不理想,令人惋惜。但他们的队员李晨医生“大度”地表示:“比赛只是一种形式,它其实对我们强化基础知识、提高临床技能是一个促进,也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兄弟医院的同道们互相切磋,结果不重要,收获最重要!”
图 评委认真听取选手回答
5家参赛医院的重症医学科还各派出1位副高以上职称的医生作为评委,为选手的作答进行打分。在比赛最终点评阶段,评委们也表示,以比赛的形式督促年轻医生重视基础知识是一个很好的手段,通过比赛也可以看到兄弟医院的水平,互相促进,希望比赛可以继续办下去。
图 全体选手、评委及主持人合影
中国医学论坛报 刘金 报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