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传播途径: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的痰。传染的次要途径是经消化道进入体内,此外还可经皮肤传播。
致病机制:结核分枝杆菌成功感染需要多个阶段。
1.在巨噬细胞中成功繁殖。
2.结核分枝杆菌能够修饰宿主的免疫反应,使宿主能够控制但不能根除细菌。
3.能够在宿主中相对不活跃地持续存在而保留被激活的潜力。
a.原发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初次感染而发生的病变,多发生于儿童。
主要特点:急性渗出性炎症并快速向相邻组织和区域淋巴结扩散以及干酪样坏死。
机制:结核分枝杆菌侵入巨噬细胞后大量繁殖,结核分枝杆菌主要利用宿主表面的多个受体进入巨噬细胞。
b.原发后感染:原发感染的再活化,或是外源性再感染,抑或是原发感染的基础上的重叠感染,病灶亦以肺部为多见。
c.肺外感染:部分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可进入血液循环引起肺内、外播散,如脑、肾结核,痰菌进入消化道也可引起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等。
结核病的诊断关键仍是临床高度怀疑。
1、对于高风险人群有典型症状和胸部X线片
典型上叶浸润伴空洞患者,诊断并不困难,老年患者或青少年影像学表现为局部浸润的就很容易漏诊。
2、肺外结核部位按发病率高低,依次为淋巴结、胸膜、泌尿生殖道、骨关节、脑膜、腹膜和心包。几乎所有器官系统都可能累及。
实验室诊断可通过AFB显微镜、Xpert MTB/RIF、分枝杆菌培养、药物敏感性测试进行。潜伏结核感染的诊断试验包括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和IFN-g释放试验(IGRA)。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并鉴定结核分枝杆菌或在核酸扩增试验中鉴定特定DNA序列可作为结核病的确诊试验。目前,WHO建议将Xpert MTB/RIF作为结核病的初始诊断试验。
MTB培养是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金标准,临床上使用主要有两种方法。
1、罗氏培养法,罗氏培养法是最传统的MTB检测方法。该方法操作便捷,成本较低,是发展中国家较常用的培养检测方法,但是其检测周期耗时较长,需要大约4周左右,且检测灵敏度较低(约为30%)。
2、BACTE分枝杆菌生长指示管法,BD BACTE分枝杆菌生长指示管(MGIT)是一种非放射性、基于荧光的手动或自动化系统,可用于从各种临床标本中快速检测分枝杆菌,但是实验操作过程中易污染,假阳性率高。传统的培养方法发现结核病需要1~3月。
其他鉴定方法
一项研究选取肺结核或疑似肺结核病人培养阳性标本178份,发现PNB 试验、Xpert MTB/RIF 试验、胶体金试验鉴定 MTB 的敏感度分别为 96. 1% 、100.0% 、96. 7% ,3 种方法的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PNB 试验、Xpert MTB/RIF 试验、胶体金试验鉴定 MTB 的特异度分别为 88. 8% 、100. 0% 、100.0% ,检测结果特异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研究发现Xpert MTB/RIF 和胶体金MPB64 更适用于 MTB 的快速初步鉴定。
23例TBM入组患者中,有18例mNGS阳性,阳性率为78.26%,1例培养阳性,阳性率为4.35%;22例进行一次或多次抗酸染色的患者,8例阳性,阳性率为36.36%;19例进行PCR的患者,3例阳性,阳性率为15.79%。
结核病一般采用多药联合的治疗方案。
——国家基本药物文本规定抗结核药物(含复合剂)共11种: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对氨基水杨酸钠、乙胺丁醇、利福喷汀、链霉素、丙硫异烟胺以及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异烟肼利福平和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复合制剂。
——其中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乙胺丁醇为第一线药物。
——利福平与异烟肼合用可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对严重感染,可以吡嗪酰胺与利福平及异烟肼合用。
WHO推荐在正确管理下的耐多药结核病治疗方案 :按药物的种类分为一线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注射用药物(链霉素、卡那霉素、卷曲霉素、丁胺卡那)、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二线抗结核药(对氨基水杨酸钠、环丝氨酸、乙硫异烟胺/丙硫异烟胺),可同时在每一类药物中选用某种药物,治疗18~24个月,其中注射用药物疗程6个月。
本文首发于检验星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