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会诊时刻·迎新特辑】李涛教授邀您共同见证小分子在RVO-ME领域最新进展!

2023-01-04作者:CMT快讯资讯

临近年末,由诺华眼科带来的“会诊时刻,迎新特辑”与您准时见面,精彩话题每日准点放送,前沿进展尽在会诊时刻!


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黄斑水肿(RVO-ME)是导致中老年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是RVO-ME的一线治疗手段。小分子诺适得以其极速、强效、安全的特性,成为RVO-ME治疗优选。


12月28日 19:00-19:30,会诊时刻·迎新特辑携手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李涛教授,为您带来《强效胜融合 诺适得RVO-ME治疗第1选择》,欢迎扫码观看回放。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较为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病,有病程长、并发症多等特点,且不同分型患者的预后差异也较大。在RVO并发症中,黄斑水肿是最常见的一种,长时间的黄斑水肿将可导致视力不可逆下降,甚至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及生活。研究发现,黄斑水肿是血-视网膜屏障遭到破坏后引发的非特异性病理表现,是黄斑部位视网膜神经感觉层细胞的细胞外液聚集异常,黄斑中心位置液体聚集以及细胞间隙扩张导致的黄斑疾病。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黄斑水肿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是对视力危害较为严重的并发症,现今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是临床眼科医师关注的热点。

发病机制

RVO的病因极为复杂,① 血管壁的改变:由于高血压或动脉硬化等原因,动脉血管壁中层肥大时,压迫同一鞘内的静脉血管,使该处的静脉管腔变窄,血流在流经该处时可能形成涡流,血管内皮受损,导致血栓形成。高血压、糖尿病及视网膜动脉硬化等全身疾病患者,当周围结缔组织或中央视网膜动脉硬化增厚时,静脉易受压迫形成栓塞;硬化演变也可直接侵犯静脉,使静脉管壁本身硬化增厚,导致静脉管腔逐渐不规则狭窄,在管壁内面一处或多处互相接触,引起内皮增生或继发血栓而完全阻塞;② 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壁损伤或药物等引起的血小板表面电荷改变可使血小板、红细胞及其他有形成分聚集而增加局部血液黏度甚至形成血栓,导致静脉阻塞。糖尿病是常见的累及外周毛细血管的系统性疾病,引起广泛视网膜缺血,主要可能与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和缺血状态下一些内源性细胞因子如前列腺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等的释放相关;③ 血液流变学因素:Hayred提出眼血流量=灌注压(平均动脉压-眼内压)/外周血管阻力,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液流速及流量的降低造成视网膜动脉灌注压下降,可以引发RVO。颈动脉或眼动脉粥样硬化、血液黏度的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高以及高血脂等,使视网膜中央动脉灌注压降低,使管腔狭窄,形成慢性阻塞,血循环动力障碍引起视网膜静脉血流缓慢易致血栓形成。


RVO发生后,视网膜静脉回流在受阻情况下会导致患者血管压力显著升高,尤其以毛细血管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压力升高最为显著。同时,在静脉受阻情况下存在毛细血管无灌注以及缺血组织会导致VEGF迅速释放,而VEGF会增加患者血管通透性,在血管内压力升高以及血管渗透性升高的情况下便会引发黄斑水肿并发症的发生。

诊断与检查

根据临床体征和眼底检查可诊断。视功能检测:视力、视野、相对传入瞳孔障碍及视网膜电图,FFA可判断病情的轻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可协助诊断继发黄斑水肿及出血。可通过对RVO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以了解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同时可进行β凝血蛋白和血小板第Ⅳ因子含量测定。

治疗

01
RVO 并发 ME 的药物治疗

RVO 并发 ME 的传统治疗方式为激光治疗,但仅对BRVO 有效,对 CRVO 无效。目前的主要治疗措施为玻璃体腔内注射抗 VEGF 药物或类固醇以减轻 ME,治疗效果优于激光。 


1.1 抗 VEGF 药物 

目前抗 VEGF 药物已经成为了临床上用于治疗 RVO 黄斑水肿的首选药物之一。其药理作用被认为是通过与 VEGF 结合,从而降低血管通透性以减轻ME。此类药物起效快,半衰期短,在玻璃体腔维持时间约2~3wk,需要频繁地给药。常用抗 VEGF 药物如雷珠单抗,是一种 48kDa 的重组人-鼠单克隆免疫球蛋白 G1 抗体片段,能与所有类型的 VEGF-A结 合,是 美 国FDA批准的用于治疗继发于 RVO 的黄斑水肿的抗 VEGF 药物。Campochiaro等与Brown 等证实对于继发 RVO 的黄斑水肿,与假注射相比,雷珠单抗显著改善患者视力以及恢复黄斑解剖结构。


1.2 类固醇 

类固醇被认为通过稳定血管通透性、调节炎症介质以及间接抑制 VEGF 而减轻黄斑水肿。 


1.2.1 曲安奈德 曲安奈德是在临床上最早且广泛用于玻璃体腔注射的类固醇,其在玻璃体腔持续的时间能达到 140±17d。Scott 等和 Ip 等提出,相比假注射和激光术,玻璃体腔内注射曲安奈德能够改善 RVO患者视力。 


1.2.2 地塞米松缓释植入物 地塞米松缓释植入物包含地塞米松 0. 7mg,植入玻璃体腔后依靠其缓释装置可持续释放地塞米松长达 3 ~ 6mo。Haller 等提出,相比假注射,地塞米松缓释植入物显著提高 RVO 患者的视力,是激素类药物中目前唯一获得美国 FDA 和欧盟批准用于治疗RVO 黄斑水肿。 


02
手术治疗

Opremcak等在2001年首次提出了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RON)治疗CRVO。RON是经睫状体平坦部行视盘鼻侧放射状视神经切开,减轻巩膜环视神经出口处对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的压力,从而减轻RVO患者ME,改善视力。Opremcak等研究发现,117例严重CRVO患者经RON治疗后,95%的患者ME明显改善,71%的患者术后3个月视力平均提高2.5行。故该研究认为RON安全可行,且疗效优于自然病程。泛美合作视网膜研究组(PACORES研究组)提出RON可以提高一些CRVO患者的视力,但该种疗法并发症十分普遍,与自然病程相比并不能改善CRVO患者的预后,该结果与Opremcak等研究结果相悖。目前尚没有足够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证实RON治疗CRVO继发ME的有效性,手术的安全性及并发症也仍需进一步探索。


另外,对于伴有玻璃体牵拉或者后皮质增厚的患者,可考虑行玻璃体切割术,手术切除玻璃体后皮质,剥除黄斑前膜甚至内界膜,有助ME减退,从而改善视力。1988年Osterloh等首次报道应用动静脉鞘膜切开术治疗BRVO-ME患者,该法需切开A/V处血管鞘膜从而达到静脉减压的目的,但动静脉间粘连十分紧密,手术难度很大,极易出现静脉壁损伤出血、视网膜撕裂和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03
联合治疗

前临床中,越来越多的医师选择联合疗法,比如抗VEGF药物联合周边视网膜激光光凝、玻璃体腔注射TA联合周边视网膜激光光凝、抗VEGF药物联合玻璃体腔注射TA等。联合治疗较单一疗法能获得更好的视力预后,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单一用药的剂量及注射次数,降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另外,有学者认为,抗VEGF消除ME的最佳时间是1~2周,故在此期间联合激光光凝治疗效果最优。但对于各种治疗方法的联合模式、剂量设计、治疗顺序及间隔时间,现今仍缺乏大样本量、长随访时间、多中心、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故未来还需进行深入的探讨。


对于CRVO-ME患者,无论是否为缺血型,一般推荐玻璃体腔注射糖皮质激素或抗VEGF药物治疗。包括玻璃体腔内注射0.7 mg Ozurdex可以治疗黄斑区灌注良好的非缺血型CRVO-ME;此外还可以选择玻璃体腔注射1.0 mg TA,但因其单独使用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大,限制了其应用;再者即为玻璃体腔注射0.5 mg雷珠单抗及其他抗VEGF药物。格栅样光凝仅被推荐应用于黄斑缺血型CRVO-ME患者的周边缺血区域治疗。而对于周边灌注良好的BRVO-ME患者考虑玻璃体腔内注药(糖皮质激素或者抗VEGF药物),有周边灌注不足的患者需在无灌注区联合激光光凝治疗,激光光凝可降低因缺血导致的VEGF含量升高,进而减轻ME。


在临床上,对于RVO的治疗常忽略远期的随访观察,在未来的研究中,除了探索各种治疗方式或者联合治疗的模式、剂量、顺序、时间间隔等,以降低负担、成本与注射风险外,还应注重观察患者远期的疗效及可能出现的,如玻璃体积血、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新生血管反复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




扫描二维码观看回放

图片1.png


本文由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李涛教授 审校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