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支架内再狭窄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哪些因素是患者发生支架内狭窄的危险因素?有无模型可以预测这种风险?
阜外医院王天杰、朱晨玉江等进行的研究显示,年龄、总胆红素、载脂蛋白 A1 和参照血管直径越小、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风险越高。
这项研究共纳入1102例PCI后支架内再狭窄住院患者,中位随访1264天期间, 10.1%患者支架内再狭窄复发。
与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相比,发生者年龄更小、白蛋白水平更低、高敏 C 反应蛋白水平和白细胞计数更高。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总胆红素、载脂蛋白A1、高敏C反应蛋白和参照血管直径是支架内再狭窄复发的危险因素。
结合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结果及临床专家建议将白蛋白纳入模型,最终模型以列线图呈现。
将第2个观察对象的情况及每个变量对应的得分以红点标记在列线图中。该患者总胆红素、白蛋白、参照血管直径、载脂蛋白 A1、高敏C反应蛋白和年龄的得分分别为 56分、56分、60分、56分、56分和 74分,总得分为356分,预测的 R-ISR 发生率为11.0%。
采用ROC曲线初步评估所构建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显示该模型的AUC为 0.70(95%CI:0.64~0.77)。
图1 R-ISR 风险预测列线图
对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既往研究主要从PCI 手术过程和靶病变本身特征两个方面切入,如第2 次支架置入后急性支架回缩、支架直径、病变部位、支架扩张不足、支架断裂、支架移位等,当前研究从实验室指标的角度给予了补充。
就风险预测模型而言,研究者表示,纳入的预测因子主要为实验室指标,既往研究显示部分PCI治疗情况、靶病变特征也是预测因素,因此构建的模型还可进一步通过补充相关指标进行优化,以提高模型预测性能。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