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个别病人伴黏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如呕血、黑便。症状常常反复发作,无规律性腹痛,疼痛经常出现于进食过程中或餐后,多数位于上腹部、脐周、部分患者部位不固定,轻者间歇性隐痛或钝痛、严重者为剧烈绞痛。
慢性胃炎常见病因:
1.幽门螺杆菌(Hp)感染:多见于急性胃炎之后,胃黏膜病变经久不愈而发展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指幽门螺杆菌感染。
2.刺激性物质:长期饮烈性酒、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物质,可破坏胃黏膜保护屏障而发生胃炎。
3.药物: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塞来昔布等可引起慢性胃黏膜损害。
4.环境变化:如环境改变,气候变化,人若不能在短时间内适应,就可引起支配胃的神经功能紊乱,胃液分泌和胃的运动不协调,产生胃炎。
5.长期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
慢性胃炎的药物治疗:
1、伴有Hp感染的慢性胃炎:证实Hp阳性的慢性胃炎,无论有无症状和并发症,均应行Hp根除治疗,除非有抗衡因素存在。
治疗方案建议采用我国第五次Hp感染处理共识推荐的铋剂四联Hp根除方案,即:标准剂量PPI+标准剂量铋剂+2种抗菌药物,一般要求服药周期10天~14天,用药期间不宜随意停药。根除治疗结束后,停服药物后一个月以上进行复查,确认是否根除成功。
2、非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
(1)以反酸、上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作用较强,抑酸作用持久,应饭前半小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替普瑞酮、瑞巴派特等)具有增加黏液分泌、调节黏膜下血流及促进黏膜上皮修复等多重作用;抗酸剂(如氢氧化铝、铝碳酸镁制剂等),起效迅速,餐后2小时及睡前给药最佳。
(2)以上腹饱胀、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的患者:促动力剂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伊托必利等。
(3)以腹胀、纳差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助消化药如复方消化酶、阿嗪米特等,最好进餐时服用。
药师提醒:
考虑到药物的代谢途径和药物间相互作用,当患者同时服用氯吡格雷时,推荐选用泮托拉唑或雷贝拉唑,口服标准剂量即可。多潘立酮(吗丁啉)是居家常备药,
但近几年来陆续有该药引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源性猝死报道,因此,老年患者应慎用,确需应用时,应控制剂量。
慢性胃炎患者易反复发作,故不宜随意停药,具体用药周期需根据病情咨询医师或药师。此外还需注意:
1.饮食控制:戒烟、戒酒、避免长期饮浓茶、浓咖啡等刺激性物质;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如进食过热、过冷或刺激性事物,经常使用腌制、熏烤、油炸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
2. 心理调适: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必要时可向心理医师咨询。
3. 生活调适:应当避免长期过度劳累;在冬春季节尤需注意保持生活作息规律,可适当运动。
4. 伴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需注意与家人分餐或使用公筷,防治交叉感染。
作者: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药学部 洪婷
来源:上海药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