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用以了解胰岛β细胞功能和机体对血糖的调节能力,是临床常用的用于诊断糖尿病的确诊试验
受试者空腹(8~10 h)后,口服溶于300 ml水中的无水葡萄糖粉75 g,如用1分子水,葡萄糖则为82.5 g。
常于上午8~10时进行,从服糖第1口开始计时,于服糖前和服糖后 30 min、1 h、2 h、3 h (一般不采)分别静脉取血测血糖。
然而,有一个问题被绝大多数人忽视了:OGTT所计算的葡萄糖是指无水葡萄糖,即分子量为180.16的葡萄糖。而国内通用的医用葡萄糖或者注射液很多其实是一水葡萄糖,分子量为198.17。
很多医生在做OGTT时并未注意到这个换算问题,即按照我国通用的一水葡萄糖来进行计算,理论上的成人75 g OGTT试验不应该使用75 g,而应该使用(75 g/180.16)* 198.17 = 82.5 g!
虽然用葡萄糖注射液代替葡萄糖符合医疗机构药事管理的有关要求, 但有些葡萄糖注射液中葡萄糖的含量不精确 (标示量的95.0%~105.0%), 故不推荐用于OGTT试验。
对于体重小于43 kg的青少年,需要使用公式换算减少葡萄糖的使用量,此换算只适用于75 g葡萄糖的OGTT。
葡萄糖的需要量(g) = 体重 (kg) * 1.75 g葡萄糖/kg,如果计算结果超过75 g,则还是使用75 g的葡萄糖。
例如:某少年体重40 kg,则此少年的葡萄糖需要量 = 40 * 1.75 = 70 g。
正常人空腹血糖在3.9~6.1 mmol/L 左右(不超过6.1 mmol/L);餐后0.5~1 h血糖达高峰,但不超过11.1 mmol/L;餐后2 h血糖在3.9~7.8 mmol/L左右(不超过7.8 mmol/L);餐后3 h血糖恢复至空腹水平(3.9~6.1 mmol/L)。
当静脉空腹血糖<6.1 mmol/L,2 h血糖<7.8 mmol/L,说明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正常,为糖耐量正常。
非妊娠的成年人,静脉空腹血糖在6.1~7.0 mmol/L并且2 h血糖在7.8~11.1 mmol/L,说明人体对葡萄糖的调节能力轻度下降,已达到糖耐量低减(IGT)的诊断标准。
当静脉空腹血糖介于6.1~7.0 mmol/L之间,且2 h血糖≤7.8 mmol/L,说明人体对进食葡萄糖后的血糖调节能力尚好,但对空腹血糖调节能力轻度减退,已达到空腹血糖受损(IFG)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减低(IGT)皆属于糖尿病前期,若不加干预、任其发展,很可能进展为糖尿病。
当静脉空腹血糖≥7.0 mmol/L或2 h血糖≥11.1 mmol/L,说明人体处理进食后葡萄糖的能力明显降低,已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试验前3天,每天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能少于200~300 g,否则可使糖耐量减低而出现假阳性。对有营养不良者,上述饮食应延长1~2周后才能做试验。
2、试验前应禁食10~16小时,可以喝水,但试验前一天起及试验时禁止喝咖啡、喝茶、饮酒和抽烟。
3、2型糖尿病有个早期症状是反应性低血糖,而这类患者在饮糖水后更容易诱发。所以建议进行OGTT试验的患者带点饼干、馍片、面包等,以防出现反应性低血糖。
4、OGTT对机试验体所加的糖负荷较大,因此在4周时间内不宜重复进行。对于已经明确诊断为糖尿病的老年患者,尤其是长期胰岛素治疗者,不建议直接进行OGTT,以免加重胰岛功能的损害。
5、有的患者当日除了OGTT试验还会安排其他检查,趁着抽血间歇跑上跑下在医院各科室做其他检查。其实OGTT试验要求患者采血前至少应静坐或静卧半小时,并避免精神刺激。
6、如遇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外科手术等应激状态,或有感冒、肺炎等急性病,需要等病情完全恢复后再做试验。
7、一些药物会影响血糖波动,为排除药物对 OGTT 的影响,检查前应停药3天以上。
①可使血糖增高的药物:噻嗪类、糖皮质激素、醛固酮、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呋塞米、依他尼酸、女性避孕药、吲哚美辛、氯丙嗪、咖啡、尼古丁、生长激素等。
②可使血糖下降的药物:磺胺类、双胍类、对氨水杨酸、异烟肼、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抗甲状腺药物、水杨酸、普萘洛尔、丙磺舒等。
8、准时采血,最好提前排队或者与采血人员提前沟通,以免因为排队等原因耽误采血,甚至引起不必要的冲突影响情绪。
来源:基层检验网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