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杨华 湖南省肿瘤医院 撰稿
肺癌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的 85% 左右,包含腺癌、鳞癌等多种亚型。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发现 NSCLC 患者存在多种驱动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影响肿瘤细胞行为,为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新靶点,对改善患者治疗效果与预后意义重大。
1.EGFR 基因:在亚洲 NSCLC 患者中常见,整体发生率约 30% - 40%,不吸烟亚裔肺腺癌患者中更高。常见突变位点在 18 - 21 号外显子,19 号外显子缺失突变(Del19)和 21 号外显子 L858R 点突变占 EGFR 突变总数的 90%,会持续激活 EGFR 信号通路,促使肿瘤细胞异常增殖、存活和转移。
2.ALK 基因:基因融合发生率约 3% - 7%,多见于年轻、不吸烟或轻度吸烟的肺腺癌患者。ALK 基因融合形成持续活性的融合蛋白,激活下游信号通路,驱动肿瘤发展,其中 EML4 - ALK 融合最常见 。[1]
3.KRAS 基因:突变发生率约 15% - 30%,欧美人群更常见,主要集中在 12、13 和 61 号密码子,如 G12C、G12D 突变。突变后 RAS 蛋白持续激活,导致细胞信号通路失控,与肿瘤侵袭、转移及不良预后相关。
4、HER2 基因:突变发生率约 2% - 4%,常见于女性、不吸烟的肺腺癌患者,主要为 20 号外显子插入突变,导致 HER2 蛋白过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生长。
1.EGFR 突变患者:亚裔、女性、不吸烟或少量吸烟患者居多,确诊时多为中晚期,肿瘤细胞侵袭性强,易发生脑转移。
2.ALK 突变患者:以年轻、不吸烟的肺腺癌患者为主,接受靶向治疗后生存获益较好,疾病进展相对缓慢。
3.KRAS 突变患者:吸烟人群发生率高,肿瘤侵袭性和转移潜能高,预后较差,这与 KRAS 基因突变激活多条肿瘤进展信号通路有关。
4.HER2 突变患者:女性、不吸烟的肺腺癌患者中常见,因相对罕见,临床特征和预后仍在研究,对传统治疗手段的反应可能与其他突变类型患者不同。
1.EGFR 突变患者:常见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症状,肿瘤脑转移时,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ALK 突变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可能仅表现为咳嗽、气短等。因易早期脑转移,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要警惕,部分患者还会有体重下降、乏力等全身症状。
3.KRAS 突变患者:症状与其他 NSCLC 患者相似,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由于肿瘤侵袭性强,患者可能更早出现远处转移症状,如骨转移的骨痛、肝转移的右上腹疼痛等。
4.HER2 突变患者:主要为咳嗽、咯血、胸痛等呼吸系统症状,因 HER2 突变影响,部分患者肿瘤生长迅速、病情进展快,症状更明显严重。
第一代 EGFR - TKI: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和埃克替尼等,通过与 EGFR 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结合,抑制 ATP 结合,阻断 EGFR 信号通路。在 EGFR 敏感突变患者中,客观缓解率(ORR)可达 70% 左右,无进展生存期(PFS)约 9 - 12 个月,但 9 - 14 个月后易因 EGFR 基因 20 号外显子 T790M 二次突变而耐药。
第二代 EGFR - TKI:阿法替尼和达可替尼,与 EGFR 结合更紧密且不可逆,对敏感突变和罕见突变疗效较好。阿法替尼 ORR 可达 60% - 70%,PFS 约 11 个月;达可替尼 PFS 可达 14 - 15 个月,但不良反应如腹泻、皮疹等较重。
第三代 EGFR - TKI:奥希替尼对 EGFR 敏感突变和 T790M 耐药突变高度选择性,在 T790M 阳性晚期 NSCLC 患者中,ORR 可达 60% - 70%,PFS 超 18 个月,血脑屏障穿透能力好,对脑转移患者疗效显著。目前探索其与贝伐珠单抗等联合治疗方案,初步显示可提高疗效。[2]
1.LK 突变靶向药物
克唑替尼:第一代 ALK 抑制剂,在 ALK 阳性 NSCLC 患者中 ORR 可达 60% - 70%,PFS 约 10 - 12 个月,能抑制 ALK 融合蛋白活性,但对 MET、ROS1 等靶点也有抑制作用,会导致视觉障碍、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
第二代 ALK 抑制剂:塞瑞替尼、阿来替尼和布加替尼等,对 ALK 靶点选择性和亲和力更高,可克服部分克唑替尼耐药问题。阿来替尼中位 PFS 达 34.8 个月,脑转移疗效卓越,塞瑞替尼和布加替尼在延长生存期和控制脑转移方面也表现出色。
第三代 ALK 抑制剂:劳拉替尼对多种 ALK 耐药突变有活性,在接受过至少一种 ALK 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ORR 可达 39% - 70%,中位 PFS 为 11.2 - 14 个月,脑转移控制能力突出,为 ALK 阳性伴脑转移患者带来新希望。[3]
1.KRAS 突变靶向药物:索托雷塞打破 KRAS “不可成药” 局面,是首个获批用于 KRAS G12C 突变局部晚期或转移性 NSCLC 患者的药物。在相关临床试验中,其单药治疗 ORR 为 32.2%,中位 PFS 为 6.3 个月。国内多个针对 KRAS G12C 突变的靶向药物,如益方生物的 D-1553 等,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
2.其他罕见突变靶向药物
BRAF V600E 突变:发生率约 1% - 2%,达拉非尼联合曲美替尼治疗方案 ORR 可达 60% 左右,PFS 约 10 - 12 个月。
NTRK 基因融合:极为罕见,发生率小于 1%,拉罗替尼和恩曲替尼等泛 NTRK 抑制剂 ORR 可达 70% - 80%,对脑转移患者也有疗效。
MET 14 号外显子跳跃突变:发生率约 3% - 4%,赛沃替尼、卡马替尼等 MET 抑制剂 ORR 可达 40% - 60%,PFS 为 6 - 12 个月。
RET 融合:发生率约 1% - 2%,普拉替尼和塞尔帕替尼等 RET 抑制剂 ORR 可达 60% - 70%,PFS 为 12 - 18 个月。
1.化疗在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化疗曾是 NSCLC 主要治疗手段,对于 KRAS 突变患者仍是重要选择。但 KRAS 突变患者对化疗反应存在争议,部分研究认为与野生型相似,也有研究显示疗效较差。培美曲塞在 KRAS 突变患者中的疗效有待更多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
2.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抗血管生成药物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切断营养供应。在 KRAS 突变患者中,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雷莫西尤单抗联合化疗等方案可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3.免疫治疗在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免疫治疗单药对 KRAS 突变患者疗效有限,但免疫化疗联合方案可显著提高 ORR 和 PFS。如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在 KRAS 突变患者中 ORR 可达 50% - 60%,PFS 为 8 - 12 个月,抗血管生成治疗结合免疫化疗方案也在探索中。
2024 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公布了多项重要成果。劳拉替尼五年随访数据显示,ALK 阳性晚期 NSCLC 患者接受其一线治疗,五年总生存率可达 60% 以上。依沃西单抗(<有错>)联合化疗的 III 期 HARMONi - A 临床数据表明,在 EGFR 突变 NSCLC 患者中,与单纯化疗相比,该联合方案可显著提高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1.双特异性抗体:能同时结合两个不同抗原表位,具有独特抗肿瘤机制。针对 EGFR 和 HER3 的双特异性抗体临床试验初步显示出较好抗肿瘤活性,有望克服单一靶点治疗的耐药问题。
2.抗体偶联药物:由抗体、连接子和细胞毒性药物组成,精准递药至肿瘤细胞。德曲妥珠单抗(T-DXd)在 HER2 突变 NSCLC 患者中的 ORR 可达 50% 以上,针对其他靶点的抗体偶联药物也在研发中。
1.靶向治疗耐药问题:靶向治疗虽疗效显著,但耐药问题突出。以 EGFR 突变为例,除 T790M 耐药突变外,还有 MET 扩增、HER2 扩增等多种耐药机制,导致疾病复发进展。
2.部分突变靶点药物疗效和安全性不理想:部分罕见突变靶点药物疗效和安全性有待提升,如 KRAS 突变药物在延长生存期方面有较大空间,且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3.癌症异质性导致治疗方案难统一: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个体差异和肿瘤异质性显著,基因突变类型、组织学特征、治疗反应各不相同,制定统一有效治疗方案困难。
1.开发更有效的靶向药物:深入研究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和信号通路,开发克服耐药的新一代靶向药物,如多靶点抑制剂或高选择性靶向药物。
2.探索联合治疗的最佳方案:优化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抗血管生成治疗等联合应用方案,协同提高疗效,同时管理好不良反应,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3.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实现精准医疗: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患者多维度数据,建立精准预测模型,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
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研究取得显著进展,从对突变基因的认识到多种治疗手段的应用,为患者带来希望。但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需加强基础与临床结合,探索肿瘤机制,开发新药物和方案,借助先进技术实现精准医疗,提高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攻克肺癌这一重大疾病。
[1] 何璐,李志文,孟凡青,等。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病理特征与临床预后、基因组突变谱的关联研究 [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25,41 (01):99 - 104.DOI:10.13315/j.cnki.cjcep.2025.01.016.
[2] 陈应智,储兵,赵丽辉。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突变状况的分析 [J]. 贵州医药,2024,48 (09):1347 - 1351.
[3] 杜晓月,沈波。罕见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与研究进展 [J]. 肿瘤防治研究,2024,51 (09):727 - 736.
[4] 孙文佳,岳君秋,王满香.EGFR 罕见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效果 [J]. 肿瘤防治研究,2023,50 (12):1221 - 1226.
[5] 谭晶,高波,李琦。非小细胞肺癌 EGFR、ROS1 基因突变表达及其对术后顺铂化疗耐药的影响 [J]. 河南医学研究,2023,32 (21):3940 - 3943.
[6] 曾多,王晓梅,李正国,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 EGFR 基因突变检测的临床意义 [J]. 中国医学创新,2023,20 (24):19 - 23.
[7] 孙岚,毕阔,刘伟,等。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驱动基因突变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2,21 (19):2028 - 2032.
[8] 叶薇。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EGFR、ALK 基因突变状态、病理特征与病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2,35 (14):2419 - 2421.DOI:10.19381/j.issn.1001 - 7585.2022.14.03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