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丁德刚教授:"前列腺癌新十年系列访谈” | 新辅助治疗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早筛早诊助力患者整体预后改善

2022-02-23作者:李稳资讯
消化系统肿瘤非原创

健康中国,泌尿先行。在数代泌尿人的共同努力下,40年间我国泌尿外科事业高速发展,泌尿系统疾病诊疗理念、手术技术、基础科研、学术交流等多方面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前列腺癌作为泌尿外科诊疗中的重点和难点,40年的发展历经荏苒、方兴未艾,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十年”的旅程,也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显著的进步,而下一个“十年”也已大幕拉起!

 

在此背景下,《中国医学论坛报》举办《健康中国泌尿行·前列腺癌新十年》系列访谈栏目,全面覆盖领域内院级管理者、学科带头人、临床专家以及药学专家,揭示前列腺癌临床诊疗困境、解析前沿技术理念、探寻下一个十年的高速发展路径。本期邀请到河南省人民医院丁德刚教授、刘建军教授和王志峰教授围绕前列腺癌学科发展、诊疗水平提高以及药物创新等热点话题畅谈前列腺癌新十年。

【丁德刚教授】

新辅助治疗降低术后肿瘤切缘阳性率,规范一体化治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image.png

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前列腺癌的疾病负担巨大。前列腺癌的治疗首先要强调规范一体化,包括诊断规范化、治疗环节规范化以及术后复查随访的规范化,提高患者生存率的目标才能够实现。此外也要重视国内新药的研发。在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的模式方面,由于前列腺癌治疗涉及众多科室,目前我们开展了MDT诊疗模式,在临床诊疗中起到了比较好的作用。

 

随着对疾病研究的深入和手术技术的提高,我们在手术方面积累了大量国人数据。如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腔镜技术,它具有切缘阳性率低、损伤少、出血少以及术后并发症少的显著优势。此外,我国也在机械臂辅助腹腔镜技术方面实现了从学习到超越的巨大突破。最新提出的免活检行根治性前列腺癌手术,进一步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无术前病理诊断,要在血清学以及影像学检查方面加以重视,除PSA外还要和影像学结合;在手术方面,要求最大限度地做到切缘阴性,还要做到尿控的保护,以及性功能的恢复

未来前列腺癌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三方面,首先要实现早期诊断,我国前列腺癌患者70%左右均为晚期,患者生存率低,只有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患者才能早期获益,生活质量才会提高。其次外科手术要更精准,最后也是更重要的就是疾病预防。随着前列腺癌诊疗水平不断提高,希望未来中国的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可以得到质的飞跃!

 

术后高危患者的评估指标包括术后病理切缘是否阳性,PSA水平、GS评分等。高危患者需要进行术后辅助治疗,至少每3个月随访一次,随访时需监测PSA数值及影像学改变。其中PSA下降不理想的患者远期治疗效果较差,需及早干预。前列腺癌患者最终都将进入去势抵抗阶段,传统ARi比卡鲁胺应用一段时间后,会从AR拮抗剂转变为激动剂,所以治疗一段时间后患者会产生耐药、病情进展。目前达罗他胺等新型内分泌药物并无转变成AR激动剂的效应,抗雄疗效维持更久、治疗效果更佳。中国前列腺癌诊疗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逐渐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未来仍需要更多医生和研究者共同努力。一方面,中国前列腺癌患者分期较晚,约50%患者存在远处转移,为治疗增添极大的难度。前列腺癌的科普工作亟待加强,令老百姓重视这一疾病,从而推动前列腺癌早筛早诊。另一方面,前列腺癌的标准化、规范化治疗仍有待完善,提高基层医疗单位前列腺癌诊治能力,令更多患者能够获得规范治疗。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