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简单 4 个步骤,读懂 ST-T 段改变特点!

2021-03-04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非原创

ST段抬高是指ST段在等电位线(或PR段)以上。诊断标准为肢导联J后0.06~0.08S处ST段抬高≥0.1mV,右胸导联≥0.25mV,左胸导联>0.10mV为异常。


ST段作为心电图中十分重要的一段,其判断流程分为四步:

①   确定等电位线

②   选择ST段测量点

③   是否异常的ST段改变

④   是否冠心病ST 段的变化特点


如何掌握这四步,读懂心电图?让我们来一起学习吧!


第一步:确定等电位线


ST 段的改变是要和心电图上的等电位做比较,那等电位线究竟是哪段?


等电位线其实是一个抽象的定义,有点类似于海平面的概念。通俗的理解就是绝大多数心肌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在心电图上描记的理想线段。


当窦房结的冲动经房室结、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传导到心室,这十多亿个心室的心肌细胞在很短的时间内共同除极(大约 110 ms),它们释放总电流形成高而窄的 QRS 波。


然后它们一起开始午休。


好比在中午 12 点到 2 点,这十多亿个心肌细胞一起进入动作电位 2 时相的平台期,一起睡午觉,这一段 ST 段,正常情况下探测不到电流。


下午这些心肌细胞又一起开始工作,也就是复极,形成了 T


由于总是有些细胞早一些工作或晚一些休息,所以在 T 波有起、高、终点,形状像一个倒扣的钟形。


夜里 12 点到第二天凌晨 6 点绝大多数人是在休息的,尽管总有少部分人喜欢开夜车,但对全局不会产生什么影响,这一段 TP ,也应该是探测不到电流的。


微信图片_20210204183704.jpg


那么在正常的心电图上,哪一些时间处于等电位状态呢?


很明显有三TP 、ST 段和 PR 段,这三段时间绝大多数心肌细胞都在休息,正常情况下应该在等电位线上。


另外,我们很容易理解 P 波的起点和下一个 P 波起点组成的连线PP 连线;QRS 波的起点和下一个 QRS 波起点组成的连线 QQ 连线在正常情况下也处于等电位线高度。这样我们可以找到 5 条线段处于等电位线上。


微信图片_20210204183707.jpg


既然 ST 段发生了改变,那么可以拿来与之比较的等电位线只剩下四段。我们首先选择 TP 段,这个很容易理解,晚上睡觉时间最长,又相对稳定。


但是 TP 段是我们正常人的心率储备时间,当心率增快时 TP 段经常会变短甚至消失,这个时候我们拿哪一段做替代呢?如果 TP 段消失,自然我们也就不能准确定位 P 波的起点了,所以 PP 连线出竞争。可选择只有两段 PR 段,和 QQ 连线。


一般来说我们先选择 QQ 连线,而后才是用 PR 段作为与 ST 段比较的等电位线。


第二步:选择ST段测量点


选择好了等电位线,那么下一个问题:我们如何选择 ST 段。


ST 段抬高和压低并不一定都是水平的,在压低的时候它可以呈水平状,也可以呈下状和上斜状,甚至可能是弧形的。ST 段上的时候形状更加多变,可以呈水平上抬、弓背向上抬高、弓背向下抬高,有时候干脆和 T 融合在一起找不到 ST 了。


所以你要把 ST 想象成老老实实的一个水平线那就错了,我们甚至可以用多姿多彩来形容它们。第二张图展示的就是这些多姿多彩的 ST 段。


微信图片_20210204183709.jpg


既然 ST 段这么不规则,那我们如何它和等电位线作比较?这样看来,我们界定 ST 段高度只能取 ST 段某一个点,而不是取一条线。


拿约定俗成的这一点替代 ST 段高度和等电位线作比较,只有这样才比较统一,不至于形成各种各样的研判结果。


那么这一点在 ST 段的什么位置呢?


一般是取 J 后 0.08 S 的那个位置。当心率增快时,ST 也会随之变短,这个时候 J 后 0.06 S 的那个点比较合适。


J 点是在心电图上 QRS 波群与 ST 交界处一个突发性的转折点,它标志着心室除极的结束。


微信图片_20210204183712.jpg


第三步:异常的ST改变


确定了等电位线和 ST 段测量点,我们就可以测定各个肢导联和胸导联 ST 段的改变幅度,下一步就可以对 ST 段的改变进行判定,但不是所有 ST 段改变都是异常的。实际上它还要考虑年龄、性别等因素。


但这些异常的 ST 段改变就能和冠心病画上等号吗?当然不能。

受到既往传统观念的影响可能很多人会把 ST 段改变不自觉的和冠心病画上等号,其实持续的 ST 段改变最多见应该是心肌病。


部分学者甚至认为超过 30 min 没有变化的 ST 段改变即可排除冠心病心绞痛或心梗。


从病因学角度出发我们把能引起 ST 改变的常见疾病做个大体归类。


常见 ST 段抬高的病因:冠心病心梗、变异型心绞痛、冠脉夹层、心尖球囊样综合征、心肌病、心肌炎、心包积液、心包炎、室壁瘤、预激综合征、束支传导阻滞、Burgada 综合征、复极综合征、LQT-S3、电解质紊乱、肺梗死、主动脉夹层、急腹症(胰腺炎、胆囊炎)、颅内出血、气胸等。


常见 ST 压低的病因:冠心病心绞痛,冠脉夹层、心尖球囊样综合征、心肌病、高血压心肌劳损、心肌炎、预激综合征、束支传导阻滞、电解质紊乱、肺梗死、主动脉夹层、急腹症(胰腺炎、胆囊炎)、颅内出血、气胸、甲亢、甲减、心脏瓣膜病变、药物因素(洋地黄类、抗抑郁药等)。


上述的总结并不完善,其目的只有一个,ST 段改变的病因很多,冠心病只是其中之一,仅此而已,异常的 ST 段改变不能和冠心病画等号。所以我们还要进入最后一步:什么样的 ST 段改变才是跟冠心病有关?


第四步:何种ST段改变提示冠心病?


冠心病的 ST 段改变:常常伴随着临床症状(如胸痛、气促)心肌酶学变化的动态改变。


大多数冠心病心绞痛在没有胸痛症状发作时并没有 ST 改变,只有在发作时才引起 ST 段压低或抬高(变异性心绞痛),随着症状好转 ST 段又恢复正常。


1、心绞痛:在心绞痛中这种动态改变一般不会超过半个小时,超过了这个时间就会引起心肌不可逆损伤引起梗死,这就是为什么心绞痛超过 20 分钟即属于高危。


我们常常听一些病人诉说心绞痛持续半小时或 1 小时。其实如果仔细辨别,其实大多数当中是有间歇缓解,否则要么不是心绞痛,要么发展成心梗。


2、ST 抬高型心梗:同样对于 ST 抬高型心梗,心电图也是动态改变的,ST 段在心梗发作前几个小时到 1 天左右呈现动态抬高,随后逐渐下降,而后 Q 波形成。


如果连续几天 ST 段抬高形态没有变化,要么不是心梗,要么是心梗后形成室壁瘤。


3、缺血性心肌病:可能还有的读者会质疑:冠心病长期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缺血性心肌病 ST 段持续压低,不就证明 ST 段持续压低可以诊断冠心病吗?


其实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在这个状态下即使我们给他换上一副完全健康的冠脉,心电图的 ST 持续压低也无法恢复。所以它已经和冠脉无关了,从这个层面上说,把它归入心肌病更合适。


小 

不必过于纠结心电图 ST 各种各样的表象和分型,按照:


①确定等电位线

②标记ST 测量点

③是否符合异常的ST 改变

④是否符合冠心病 ST 段变化特点


这四步走下来,我们就可以对 ST 段进行一个大致的研判。


来源:谷苟心电平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