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为您读报】一位103岁老人的遗体志愿捐赠,一份缘自71年前的庄严承诺

2019-04-10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为您读报

为您读报20190404.mp3

今年清明节前夕,一位女士风尘仆仆来到复旦大学人体科学馆,她是为了完成捐献先驱、103岁去世的老父亲徐益勤最后一个庄严承诺,把71年前父亲“临时”写在一张足球门票背面,后来又亲笔郑重转抄在生命急救卡上的“遗嘱”,当面交给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系主任、复旦大学人体科学馆馆长周国民教授。

图三 71年前,捐献先驱徐益勤先生写在一张足球门票背面后又亲笔郑重转抄在生命急救卡上的“遗嘱”。.jpg

徐益勤先生1913年2月17日出生于上海,抗战胜利后,在成都华西大学农学研究所工作,1947 年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兼职“园林课”教授。

1948年5月,徐益勤看到了《申报》记者采访上海医学院解剖科主任的报道,了解到当时供医学生教学用的尸源十分紧张。时年36岁的徐益勤立即致函国立上海医学院,表示愿在去世后将遗体捐献给医学院,供教学实验之用,并在其随身皮夹内的一张足球门票背面写下遗嘱:“本人不论在何时何地逝世,请即通知上海医学院领尸作解剖或移植用”。《申报》记者闻此破除迷信、志愿捐献的壮举后,特地登门采访徐益勤,并在1948 年 5 月 29 日《申报》显要位置报道了这一曾轰动上海的“社会开风气之先”之举。

1988 年,76岁的徐益勤先生来到上海市红十字会上海医科大学遗体接收站,正式填写并递交遗体捐献志愿书。2015 年 8 月 15 日,103岁的徐老因病去世,终于实现了他68年前为医学事业捐献遗体的庄严承诺。

正是这些遗体捐赠者的伟大贡献,医学研究才能不断取得进步。下面让我们了解一下4月4日《中国医学论坛报》里的医学研究进展。

1.jpg

1. 第十七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2019)现场报道(C1~C2版)

3月28-31日,第十七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2019)在北京召开。3月29日上午,全球介入心脏病学专家学者齐聚一堂,CIT2019隆重开幕。由“最新揭晓临床试验回顾”、“基于案例的临床讨论”、“示教演示”3部分组成的全体大会精彩持续一整天,几乎覆盖了当下心血管介入治疗领域所有热点话题,为大家奉上一场丰盛的学术大餐。精彩内容详见本期《循环周刊》。

专题链接

2.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国家卫生健康委提出做好五方面工作要求 (A2版)

3月29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持续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保证医疗质量,遏制细菌耐药,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着力于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在充分听取行业内专家的意见后,卫生健康委提出了五个方面工作要求:① 进一步优化抗菌药物管理模式;② 着力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能力;③ 狠抓抗菌药物应用的重点环节管理;④ 提升抗菌药物管理水平;⑤ 开展科学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

3.先知死,方知生——《死亡如此多情》书评(A6~A7版)

在刚刚过去的清明节,我们缅怀故人。《论语》有云:未知生,焉知死。但如果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死亡、了解生命的终点,也许就能够更加珍惜、更好地度过、更从容地面对自己“向死而生”的人生。

几年前,中国医学论坛报社将百位临床医生讲述的亲历的临终事件整理成册,出版了《死亡如此多情》一书。这些真实的故事让读者感触良多。时值清明,再读此书,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游苏宁老师特为此书撰写了书评。

详情链接

4.携手共进,精准治疗——徐兵河教授解读早期乳腺癌的治疗热点与进展(B1版)

近半个世纪以来,乳腺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其死亡率降低了近40%,治疗相关并发症也随之减少。这一进展源于对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理解,乳腺癌是具有多种生物学因素驱动亚型的疾病,其治疗方式也从最初的单一手术治疗,发展为现在结合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化疗及新辅助治疗的综合治疗模式。目前,各国专家学者致力于研究针对各乳腺癌亚型,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最终实现乳腺癌患者的个性化精准治疗。

本报记者采访了圣加伦(St.Gallen)早期乳腺癌共识专家组成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对刚刚落幕的圣加伦(St.Gallen)国际乳腺癌会议的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和点评,与全国同行分享。

详情链接

5. 消化读图专栏: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成型术初尝试,或可助力修复括约肌、减少结石复发(D2版)

自1974 年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被报道以来,ERCP 联合EST 治疗已成为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胆总管大结石常用的取石策略为乳头括约肌大切开或大气囊扩张后取石。

为减少胆管巨大结石取石过程中,十二指肠乳头大切开导致的复发性胆管结石和胆道感染,黄永辉教授带领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及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消化科胆胰疾病团队初步尝试应用和谐夹行十二指肠乳头成型术。该技术国内外尚无报道,本文介绍1例随访半年病例,敬请期待。

详情链接

《中国医学论坛报》刘金 编辑,开篇案例作者 孙国根

更多详细内容,敬请关注4月4日《中国医学论坛报》,或“壹生”APP资讯平台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