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教授牵头的新型胰岛素增敏剂西格列他钠的临床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其Ⅲ期临床试验结果以“Chiglitazar monotherapy with sitagliptin as an active comparator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hase 3 trial (CMAS)”为题,在线发表于Science Bulletin。该研究工作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教授,共同通讯作者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纪立农教授。西格列他钠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全激动剂,是中国原创新药,也是全球首个完成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Ⅲ期临床试验的PPAR全激动剂。
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中国成人的发病率超过10%。糖尿病患者往往伴随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异常,由此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等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胰岛素抵抗贯穿着2型糖尿病全程,其导致正常分泌量的胰岛素不能实现身体所需的血糖调控效果,继而出现血糖升高和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也会导致代谢综合征、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其他代谢疾病,而临床依然缺乏安全有效的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治疗手段。西格列他钠属于全新一代胰岛素增敏剂,它通过平衡激活PPAR三个亚型,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具有潜在综合调控血糖、血脂和能量代谢的作用。
文章报道了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贾伟平教授牵头的Ⅲ期临床试验研究(CMAS)结果。试验采用已有糖尿病药物西格列汀作为疗效阳性对照,对西格列他钠两个剂量下与西格列汀在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纳入试验的739例经生活方式干预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受试者中,西格列他钠32 mg组、48 mg组与西格列汀100 mg组在主要疗效终点指标——24周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较基线变化值上分别为−1.40%,−1.47%和−1.39%,西格列他钠两组与西格列汀组对比均为非劣效。在空腹及餐后血糖、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等次要疗效指标上,西格列他钠两组有优于西格列汀的趋势。三组受试者在安全性方面总体相当,西格列他钠受试者体重增加、水肿不良事件整体发生率低,安全耐受性良好。
CMAS研究概况及主要研究结果
首发于中国科学杂志社公众号,账号主体系《中国科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