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张岚教授团队在《美国肾脏学会临床杂志》(Clin J Am Soc Nephrol)发表最新临床研究成果,该研究运用涂药球囊器械提高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通路长期通畅率,为改善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通路失功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研究背景
尿毒症患者接受血液透析前,需要在上肢构建血液透析通路,即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自体动静脉瘘是最常用的通路类型,但通路狭窄引起的失功导致无法进行血液透析,是这类尿毒症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内膜增生是造成血管再狭窄的主要原因,因此,有效抑制内膜增生有助于降低再狭窄发生率,延长血管管腔的通畅时间。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已被证实是治疗“生命线”狭窄的微创治疗方法,但既往使用普通球囊的术后再狭窄发生率高,一期通畅率低,许多患者短期内需要接受二次介入干预,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医疗成本的支出。已有研究证明,紫杉醇涂药球囊可以减少各种动脉(包括冠状动脉和股动脉)的内膜增生,延缓动脉再狭窄的发生,但是否同样适用于动静脉瘘狭窄性病变,是否能有效改善血透通路一期通畅率,是临床亟待确证的热点问题。
研究方法与结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张岚教授团队联合国内其他10家血管外科、肾脏内科、血管介入科中心,开展了国内首个原研紫杉醇涂药球囊(AcoArt Orchid)应用于自体动静脉瘘失功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该研究共纳入244例患者,随访期内(6、12个月)涂药球囊组靶病变通畅率均高于普通球囊组。术后12个月内,涂药球囊组平均再干预次数显著低于普通球囊组,主要安全终点在两组间无差异(P=0.25)。
与普通球囊相比,运用涂药球囊治疗狭窄性病变造成的自体动静脉瘘失功,具有更高的通畅率,更少的重复干预以及同等的安全性。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是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赵意平,通讯作者是血管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张岚。
来源:仁济医院供稿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