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心肌酶谱异常,竟是“动感单车”惹的祸

2021-08-14作者:壹声资讯
其他心血管疾病非原创

作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廖媛


微信图片_20210813150713.png

前 言



一张看似平常的检验单,背后却可能隐藏着易被忽略的故事。面对异常的检验结果,简单的复查可能并不能直达真相,往往需要从原理出发、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得到正确的检验结果。本文分享一个因“动感单车”入院患者心肌酶谱异常案例。


微信图片_20210813150713.png

案例经过



22岁年轻女性,心肌酶谱出现异常结果:肌酸激酶(CK)为-228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为7795U/L。CK为负值,那么CK-MB还可信吗?


质控在控、仪器状态良好,查看反应曲线,提示CK和CK-MB超过线性范围。CK出现负值是因为活性太高,超过线性范围,底物耗尽所致。将样本稀释后测得CK为105585U/L,但奇怪的是,同样为线性报警,稀释后测得的CK-MB为545U/L,反而比稀释前大幅降低,那么前后两次检测中哪个才是准确的结果呢?


我们立即与临床医生沟通,得知该患者2天前曾进行“动感单车”剧烈运动,后开始出现双侧大腿疼痛,小便颜色变深,并伴轻微恶心的症状,但心电图结果正常。


其他异常检测结果如图1:酮体3+,尿蛋白2+,潜血3+;谷草转氨酶(AST)超过危急值,谷丙转氨酶(ALT)中度升高,但升高幅度不及AST;肌红蛋白(MGB)超过检测上限,心肌肌钙蛋白I(cTnI)结果正常。


2021-08-13_150925.jpg


图1 检验结果


综合患者症状、病史以及检查结果,最后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患者因进行剧烈的“动感单车”运动而造成骨骼肌损伤是导致CK升高的主要原因,而骨骼肌中的CK又绝大部分为CK-MM,CK-MB含量很少,因此稀释后的CK-MB数值才是真实的结果。


微信图片_20210813150713.png

案例分析




临床分析

DOCTOR'S



横纹肌溶解症(RM)是指各种原因导致横纹肌细胞受损使细胞内容物崩解后释放入血,引起内环境紊乱、急性肾衰竭等组织器官损害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病因包括物理性(挤压与创伤、运动及肌肉过度活动、电击和高热等)和非物理性原因(药物、毒物、感染、电解质紊乱、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内分泌及遗传代谢性疾病等)。肌痛、乏力和深色尿是横纹肌溶解症典型的“三联征”。


该患者症状由剧烈运动引起,表现为双侧大腿疼痛、小便颜色变深、轻微恶心,本案例中患者的检测结果显示CK、AST和MGB急剧增高,符合横纹肌溶解症的诊断标准。


需要注意的是,当CK>5000U/L时,急性肾损伤的发生率将明显增加,而该患者CK高达105585U/L,万幸的是,其肌酐、尿素和电解质的检验结果正常,未出现明显的急性肾损伤症状。通过给予大量的补液,碱化尿液,利尿,保肝治疗以及对症支持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CK、CK-MB、AST和MGB等多个指标均迅速回落(图2)。


微信图片_20210813150813.png


图2 患者治疗后各指标变化情况



检验分析

DOCTOR'S



AST在心肌中含量最高,其次是肝脏和骨骼肌等,在心肌损伤、骨骼肌损伤及肝损伤中均会升高;ALT主要存在于肝脏中,其次为肾脏、心脏和骨骼肌等,其更为灵敏地反映肝损伤。CK在骨骼肌和心肌中含量最为丰富,是反映肌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其同工酶CK-MB在心肌损伤时升高。


MGB则广泛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中,当大量肌肉组织破坏时,MGB从细胞中释放入血并从肾脏滤过,使血、尿MGB浓度明显升高,出现深红棕色的肌红蛋白尿,尿隐血试验阳性而镜检可无明显红细胞。


cTnI是急性心肌梗死特异的标志物。该患者没有肝炎病史,AST升高程度远大于ALT,与急性肝损伤时一般ALT>AST的情况不符,且CK和MGB都很高,因此与肝脏疾病的关联性不大。同时,该患者虽然CK很高,但CK-MB比例却并不高(仅为0.5%);MGB很高,但cTnI正常,故可基本排除心肌疾病。结合患者发病前有剧烈运动的病史,可以判断为骨骼肌损伤。


本实验室CK-MB检测采用的是免疫抑制法。CK是由M和B两个亚基组成的二聚体,其同工酶有:CK-MB、CK-BB、CK-MM,因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清内CK-BB极少,故免疫抑制法对其忽略。当用抗CK-M单体的抗体将M亚基完全抑制时,CK-MM会完全失去活性,而CK-MB活性失去一半,所以测定值乘以2为CK-MB的活性结果。


鉴于方法学等原因,CK-MB可能会出现假阳性,甚至于CK-MB活性超过总CK活性。本案例中,CK-MB的真值为稀释后测得的545U/L,原倍做出来的值7795U/L为假性增高,原因是血清中CK活性过高,未完全被抗CK-M抗体封闭,从而造成CK-MB测定值高于其真值。治疗后患者CK和CK-MB活性迅速下降,第8天CK-MB已降至正常值。


微信图片_20210813150713.png

知识拓展



CK同工酶在不同组织中分布不同,骨骼肌中的CK绝大部分为CK-MM(98%~99%),极少部分为CK-MB(1%~2%);心肌中80%左右为CK-MM,20%左右为CK-MB;脑组织中全部为CK-BB,胃肠道、子宫平滑肌也是以CK-BB为主。


临床中偶尔出现CK-MB活性大于总CK活性的情况,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正常机体中通常无CK-BB,但若伴相关疾病(部分脑部疾患、严重平滑肌损伤和某些恶性肿瘤等)时机体将释放大量CK-BB,所获取的数据也变为CK-MB与CK-BB中B亚基之和,若此时将结果乘以2,将导致CK-MB活性假性升高;


②巨CK1(酶与免疫球蛋白的结合物)、巨CK2(不正常低聚的线粒体CK)的存在,因其活性不受抗CK-M单体抗体抑制,可参与免疫抑制法CK-MB的试剂反应,从而导致CK-MB结果偏高;


③CK活性过高,不能完全被抗CK-M抗体封闭,从而造成CK-MB测定值高于其真值;


④样本溶血,红细胞中不含CK,但溶血后红细胞中的腺苷酸激酶(AK)释放入血,能直接参与反应,导致CK-MB测定结果假性增高。


本案例中CK-MB结果出现假性增高,是因为其CK活性过高,不能完全被抗CK-M抗体封闭,从而造成CK-MB测定值高于其真值。该患者转氨酶、CK和MGB均升高,需鉴别诊断肝脏疾病、心肌疾病和骨骼肌疾病。


该患者虽有转氨酶升高,但是AST升高更为显著,且CK升高幅度更高;MGB有明显升高,但CK升高与CK-MB升高不成比例,且cTnI正常,这与一般肝细胞损伤或心肌细胞损伤的酶谱特点不同。再加上尿常规的结果,深色尿,尿酮体3+,尿蛋白2+,潜血3+,结合患者病史,符合横纹肌溶解症的诊断标准。


微信图片_20210813150713.png

案例总结



免疫抑制法是目前检测CK-MB的常规方法,但该方法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容易引起结果的假性增高,结果分析时需谨慎。面对异常的检验结果,检验人员一定要具备火眼金睛,从多个角度分析,结合病史、相关检查结果,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微信图片_20210813150713.png

专家点评


本案例看似简单,在常规工作中也并非罕见,但本文作者通过对病案的逐层分析,抽丝剥茧,让我们明白检验单上小数字背后的大道理——检验单上的每个数据之间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检验并非只是简单、机械、重复的工作,而需要通过表面的数字看清背后的检测方法、原理、影响因素等,努力提升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同时,必须积极主动地与临床沟通,了解清楚病患的前因后果,从多学科的视角综合分析问题,得出正确结论。检验与临床的紧密结合是现代医学的必行之路。

点评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检验科副主任/主任技师李朝霞



来源:检验医学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