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2030年需实现总体癌症生存率提高15%。在肝癌治疗领域,我国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多年来中国专家们孜孜以求地开展诸多探索,一直引领着全球肝癌治疗的发展与变革。近年来,研究成果逐渐展现,我国学者在国际舞台上持续发出肝癌防治方面的中国声音,不断推动着肝癌综合治疗的发展进程。
2019年第二届中国肝癌领导力论坛暨瑞戈非尼(拜万戈®)上市一周年庆典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李槐教授作为中国声音的发声者,分享了其团队在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靶向治疗及多手段综合治疗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
李槐教授表示,我国肝癌患者占全球肝癌患者的50%以上,其发病机制与西方国家存在很大差异,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为主。在我国大陆、台湾、香港地区,甚至包括日本、韩国等在内的整个亚太地区均有相似的肝癌发病机制,因此,在我国肝癌患者中开展的相关研究,对于肝炎后肝硬化、肝癌的临床实践有重要指导价值。
李槐教授介绍,其团队开展的研究主要是评价TACE治疗联合索拉非尼和单独TACE治疗相比,是否能够延长患者远期生存和介入治疗间隔。结果显示,TACE联合索拉非尼能够延长患者的远期生存;此外,TACE联合索拉非尼能够使TACE治疗的间隔延长。
已有越来越多研究数据表明,肝癌患者越早期联合靶向治疗越可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我国有研究显示,在首次TACE治疗后即开始联合靶向治疗远比TACE治疗无效后再使用靶向治疗,临床获益要多。因此,肝癌的治疗愈发倾向于早期联合靶向药物。
对于肝癌靶向治疗,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是明确生物标志物以指导临床实践,进一步明确能够从治疗中获益的目标人群。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进一步开发指导靶向治疗的生物标志物,在临床应用时通过客观指标为更多患者带来获益。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肝癌相关研究越来越多,我国患者样本量大,必然会获得更多数据。因此,我国学者在国际上发出了越来越多声音,进行了频繁的国际合作交流。通过国际交流以及我国学者培养模式的改进,高质量的研究数据也逐渐增多,获得了国际上广泛的认可。除此之外,由于我国肝癌患者基数较大,很多新药研发的临床试验都选择在中国进行,这也是我国学者在国际上发出越来越多声音、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的原因之一。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