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 康帅 韩鹤泽 鲁峻麟
来源:康帅, 韩鹤泽, 鲁峻麟, 陈晓霖, 陈玉, 叶迅, 王嵘, 赵元立. 烟雾病血运重建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发病率与危险因素分析 [J]. 中国卒中杂志, 2022, 17(7): 742-747.
手术导致的组织创伤可激发复杂的炎症反应,促使身体释放细胞因子,导致发热,一般认为,术后发热是生理性应激反应,比感染性发热更早出现,通常在2~3天内消退。治疗术后发热的目标是治疗潜在病因,了解非感染性术后发热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可以降低发热相关检查及抗生素使用成本。评估术后发热原因,做好鉴别诊断,需特别关注发热的时间、患者的高危因素以及手术的相关风险。
烟雾病是因颈内动脉远端、大脑前动脉及大脑中动脉近端进行性狭窄或闭塞导致的颅底异常毛细血管网形成的脑血管病,病因不明,可表现为脑梗死或脑出血。其治疗分为内科治疗和外科治疗,内科药物治疗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有效性未被临床试验证实,外科治疗主要是血运重建术,其治疗缺血型烟雾病疗效确切,但烟雾病血运重建术后发热现象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尚不明确。
《中国卒中杂志》2022年第17卷第7期刊发的回顾性研究《烟雾病血运重建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发病率与危险因素分析》一文,将术后发热定义为在脑血运重建术后14天至少出现了1次体温>38℃,且排除术后因其他系统感染导致发热的患者,得到以下初步结果:
① 烟雾病患者进行脑血运重建手术后发热较为常见(63.6%,91/143)。发热患者中85例次(93.4%)在术后7天恢复到正常体温,只有6例次(6.6%)手术7天后仍有发热。所有术后发热患者出院时体温均恢复正常,其间未使用任何抗生素和腰椎穿刺治疗。
② 术后发热时间的分布呈双峰变化模式,81例次(89.0%)在术后2天内出现发热,余10例次(11.0%)在术后3~7天出现发热。该模式与局部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过程相吻合,脑血运重建术后机体对手术创伤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可能是烟雾病术后发热的潜在机制,体温升高可能与局部脑血流速度增加有关。
③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后循环受累是术后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OR 3.731,95%CI 1.265~10.998,P=0.017)。研究者认为后循环受累患者术后早期更易出现局部灌注不足,可能通过升高体温以增加局部脑血流速度并减少脑氧摄取量,但该观点尚未获得更明确的研究支持。
④ 需要特别一提的是,单因素分析显示,烟雾病术后发热患者出院时预后良好(mRS≤2分)率比无发热组更高(95.6%比84.6%,P=0.049),与既往缺血性卒中后体温升高与不良预后相关的研究结论不一致。关于烟雾病患者术后体温与预后的关系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需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研究来明确。
本研究是一项回顾性研究,并未检测炎症标志物,且所有患者在手术当天均接受抗生素预防性治疗,可能降低了发热的发生率,部分术后体温过高的患者接受了退热治疗,术后发热实际严重程度很可能被低估。尽管存在这些局限性,但本研究展示了烟雾病患者脑血运重建术后发热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的初步结果,并提示后循环受累增加了血运重建术后的发热风险。这些数据表明,如果初步的检查结果提示患者无系统感染证据时,对发热症状应强调沟通与姑息性退热治疗,而非反复行腰椎穿刺或盲目使用抗生素治疗。
JAMA N:长期强化降压(<120mmHg)增加脑灌注,而不
【直播回看】周东教授答疑:癫痫患者在减药停药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