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思路,一文理清

2022-03-04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内镜非原创

点击图片进入专题2.png


病例回顾↓↓↓

一例特殊的下消化道出血,阑尾?小肠憩室?谁是罪魁祸首


病例讨论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对急性下消化道出血的研究不及上消化道出血深入,相关指南和共识亦较少。关于下消化道出血有以下指南:


  •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acute 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European Society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ESGE) Guideline[J]. Endoscopy. 2021 Jun 1.

  • 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20,37(10):685-695.

  • 小肠出血诊治专家共识意见(2018年, 南京) [J]. 中华消化杂志, 2018, 38(9):577-582.


下消化道出血(low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LGIB)的定义为Trietz韧带以远的肠道出血,包括小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占全部消化道出血的20%~30%。常见的病因主要包括憩室病、缺血性肠病、痔疮、肿瘤、毛细血管扩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炎症性肠病和肠道感染性疾病。


其中,小肠出血被定义为Trietz韧带起始部至回盲瓣之间的空肠及回肠出血。而小肠出血的原因主要分为:


1.年龄小于40岁:炎症性肠病、肿瘤、Meckel憩室、Dieulafoy病、息肉综合征等;


2.年龄大于40岁:血管畸形、Dieulafoy病、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溃疡、应激性溃疡、肿瘤、小肠憩室、缺血性肠病等。


指南指出,对于急性下消化道出血,大多数是消化道疾病本身所致,少数病例可能因全身性疾病所致,故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非常重要。尤其还需注意询问上消化道症状,急性、大量的上消化道出血也可表现为便血,应注意鉴别。对于不能除外上消化道出血的便血患者,在结肠镜检查前应首先完善胃镜检查,也可以通过鼻胃管吸引或者洗胃来帮助判断有无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   小肠出血因解剖位置原因,诊断往往存在较大困难:


微信图片_20220228112051.png


图:小肠出血诊治流程


在各项辅助检查中,内镜检查是下消化道出血寻找病因及治疗非常重要的检查项目,包括结肠镜、胶囊内镜以及小肠镜。

a.急诊结肠镜一般是指在就诊后24 h内的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目的与上消化道出血的早期内镜检查相同:明确诊断和治疗出血,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建议肠镜前进行口服泻药肠道准备。

b.胶囊内镜检查:是小肠疾病的常用及主要检查技术,特别是小肠出血的主要诊断。对可疑小肠出血的诊断率为38%~83%,但急性出血期因视野不佳会影响观察,建议择期胶囊内镜的最佳时机为出血停止后3天,最长不应超过2周。

c.小肠镜检查:是小肠疾病的主要检查手段,能直接观察小肠腔内的病变,并进行组织活检和内镜下治疗。小肠镜对可疑小肠出血的诊断率较高,且对显性小肠出血的诊断阳性率高于隐性出血。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点,如检查时间长、患者耐受较差、技术要求高、有一定并发症危险等。


对于胶囊内镜和小肠镜的选择,指南支持:胶囊内镜检查应先于小肠镜进行,以提高诊断率。优先行小肠镜检查一般用于有胶囊内镜检查禁忌证、出血量较大或考虑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高)。 


对于下消化道出血的治疗,除了稳定血流动力学及药物治疗外,各项指南对于内镜、介入及外科治疗给出了相似的建议:


1. 内镜下发现活动性出血(喷射性出血或渗血)、血管显露或附着血凝块的患者,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内镜下治疗(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低)。


2. 对于憩室出血,推荐使用金属夹进行止血。金属夹止血较热凝固治疗更安全,对于右半结肠的病变较套扎治疗更容易操作(推荐级别:弱;证据水平:低)


3. 对于血管扩张出血,推荐使用内镜下氩离子束凝固术进行非接触式热凝固治疗(推荐级别:弱;证据水平:低)


4. 对于息肉切除术后的出血,推荐采用金属夹或热凝固治疗,也可联合肾上腺素黏膜下注射治疗(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极低)。


5. 肾上腺素黏膜下注射治疗可初步控制活动性出血以改善镜下视野,但必须联合其他止血方式,如机械治疗或热凝固治疗,以达到确切的止血目的(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极低)。


6. 对于存在活动性出血但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未发现病变,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可考虑进行介入治疗(推荐级别:弱;证据水平:极低)。


7. 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通常在其他治疗方法失败后才考虑手术治疗,术前应尽量确定出血位置(推荐级别:弱;证据水平:极低)。


综上,治疗急性下消化道出血,尤其是小肠出血,其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和转归均不同于结直肠出血,往往需要借助多种检查方法,多学科协作共同诊治。 


作者:朱梅影 宛新建 

来源:宜山论镜

纯干货.gif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