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3CGOG|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会场
延续着前三日如火如荼的第13届CGOG2023高峰论坛,神经内分泌肿瘤(NEN)分会场于2023年6月10日14:00准时开幕,本场约有10万人次的同行在线观看了直播,线下会场也几乎座无虚席。本场会议由北京协和医院白春梅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洁教授和复旦大学肿瘤医院陈洁教授共同主持,三位教授依次致辞。
第一节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李洁教授和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李恩孝教授共同担任主持人。
首先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孙宇教授介绍了2023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型:胰腺神经内分泌瘤四种功能通路改变:DAXX/ATRX是研究的重点,其丢失与ALT可提示更差预后。而PDX1和ARX是区分肿瘤亚型的有效免疫组化标志物,且无论无功能性pNET或胰岛素瘤均有应用。比较了惰性和侵袭性肿瘤的区别。NET G3和NEC的区别:RB1缺失和保留。最后总结下来:建议采用p53.RB1 SSTR2 MGMT免疫组化鉴别。
第二个分享是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吉顺荣教授作了关于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T)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探索:他首先梳理了近年来聚焦于pNET的科学发现,对包括原发灶和对肝转移瘤在内通过细胞系、类器官的培养和构建模型,克服重重困难,基于此探索了关键驱动基因MEN1作用,还开展了对微环境等的探索,引人入胜。
本节讨论嘉宾是北医三院的石雪迎教授,浙大二院的胡涵光教授和郑大一院的宋丽杰教授。
第二节的主持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依荷芭丽▪迟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张宁教授。
第一个分享是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于江媛教授为我们分享了核医学在NEN领域的进展:包括SSTR激动剂和拮抗剂的应用,希望达成核素诊疗一体化的目标。于教授分享了胃NETG2的患者的小视频:在于教授、陆教授的核医学技术的帮助下,她走出阴霾,活出了自己想成为的样子。台下听众也为之非常感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原春辉教授带来了第二个讲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治疗。原教授以一部电影和辩论赛的经历讲述了对胰腺NET手术指征和质量的全面综合评价,生动形象。
讨论环节的嘉宾是北京核工业医院高洪波教授和西交大一附院王铮教授,他们讨论了核医学显像以及外科相关问题。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曹丹教授和河北大学第四医院殷飞教授共同主持了第三部分。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陆明教授带来了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研究现状和瓶颈的讲座:在GEP-NEC方面:化疗研究进入瓶颈,一线仍是EP为主,其他现有治疗未能突破。二三线疗效包括FOLFIRI等的方案的研究。靶向治疗仍然以抗血管生成疗法为主,索凡替尼在GEP-NET中取得了一定优势。还有针对DLL3等靶点的精准治疗都值得期待。核素治疗最近也是异军突起,陆教授也浓墨重彩地介绍了以Lu177-PRRT为代表的方案。最后是免疫治疗:尽管步履维艰,但相关生物标志物也在进一步探索中,从单免疫到双免到联合抗血管治疗,细胞免疫治疗也在蓬勃发展中。
北京协和医院程月鹃教授带来了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研究进展:肺NET中的分子分型和免疫组化基本一致。治疗主要是应用靶向治疗:依维莫司和索凡替尼。关于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的治疗则首先参考分子分型。
最后讨论环节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谭煌英教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卓明磊教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贾茹教授和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李胜棉教授中展开,大家激烈讨论了内科治疗、临床研究相关热点问题。
最后,大会主席陈洁教授和李洁教授对本场内容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她们提炼了各部分主旨报告的关键内容和启发,并对未来需要解决地诸多问题予以梳理。陈洁教授做了点睛之笔的总结致辞:感谢专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专家们,他们坚持这个小瘤种,体现着浓浓的梦想和情怀。引得台下一片掌声。
撰稿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张健维
审稿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张盼盼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