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大咖云集,思想荟萃 ——第六届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学术会议成功举办

2019-05-16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认知障碍痴呆阿尔茨海默病

5月10~12日,第六届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学术会议在北京成功举办。会议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主办,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承办。会议以痴呆及其相关疾病的临床诊疗为根本,探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及痴呆早期识别和诊断,痴呆的诊疗管理策略,并围绕痴呆的基础研究进展、遗传学、神经影像、神经心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广泛交流。

痴呆病因学奠基人、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痴呆研究所的John Hardy教授,《阿尔茨海默与痴呆》(Alzheimer's & Dementia)杂志主编Zaven S. Khachaturian教授,亚太痴呆协会主席Christopher Chen教授,以及加拿大、瑞典、日本、韩国、港澳台等十余位痴呆研究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40多位国内认知领域著名教授出席大会并作精彩报告。近千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临床医师参加了本次会议。

我国痴呆疾病负担较重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组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贾建平教授在大会报告中介绍,中国65岁以上老人的痴呆整体患病率为5.14%,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患病率为3.21%,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为1.5%;城镇和农村65岁以上老人的痴呆整体患病率分别为4.38%和6.24%,存在一定差异;老年人群的痴呆患病率呈增加趋势。总体而言,我国痴呆疾病负担较重。

在由贾建平教授团队牵头的中国家族性AD临床研究中,研究团队发现了痴呆相关基因PS1、PS2、APP的发现53种突变体,其中14种为新的突变体,并发现了一种新基因可能与痴呆有关。

此外,贾建平教授团队还研究了中国痴呆人群中APOE4基因携带情况。研究共纳入14432例受试者,其中正常对照者7448例。结果显示,APOE4基因在散发性AD患者中的携带率为41.67%,而对照组的携带率为19.54%;中国痴呆患者的APOE4基因携带率较英国、美国更低。

贾建平教授表示,AD的发生与很多危险因素有关,如果控制好这些危险因素,就可以有效防控AD的发生和进展,减轻我国的AD疾病负担。未来,我国痴呆领域研究者应在基于中国人群的大样本队列研究、基于生物标志物的AD诊断体系、抗痴呆药物研究(包括中药)等方向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

痴呆研究需要形成更合理的新的理论模型

《阿尔茨海默与痴呆》杂志主编Zaven S. Khachaturian教授在报告中介绍了他对于痴呆研究的思考。

Khachaturian教授认为,现有研究已认识到,衰老引发了神经退行性疾病,导致痴呆和AD的发生,但目前还没有哪一种理论模型能将痴呆相关的所有研究证据纳入其中,现有的理念模型并不能很好地解释痴呆的临床表现与生物学机制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未来痴呆研究领域需要形成一套新的理论,将所有已知的证据整合起来。

新的病理机制模型应具有以下特点:能够明确痴呆的病理分型诊断;能够合理地解释不同分型在痴呆临床前和临床阶段的发展变化关系;能够合理地解释不同分型在痴呆综合征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Khachaturian教授表示,如果研究者能充分了解发病机制,就有可能找出有效的痴呆治疗手段,判断出现有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在衰老和痴呆研究中,应摒弃“年龄”这一因素,更多关注症状表现;应摒弃“疾病”的概念,取而代之的是对各类行为和功能的客观评估。

衰老与神经退行和痴呆之间的病理机制关系,不同分型痴呆的病理机制,痴呆的生物学机制与临床症状间的关系,不同痴呆风险因素间在生物学方面的相互影响(家族史、基因、生物标志物、生活方式等)……这些问题都在等待研究者在未来做出回答。

中国医学论坛报  刘金  报道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