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年度盘点】关于“他汀+”时代ASCVD剩余血脂风险的探讨

2021-12-31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血脂异常原创 年度盘点

本文作者: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彭道泉  王帅


2021年,血脂异常诊疗领域有哪些新进展引人注目?未来,又有哪些研究值得关注?


《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彭道泉教授团队对2021年血脂异常诊疗进展进行年度回顾!(文末可阅读系列文章)


彭道泉教授1.png

彭道泉教授


【本期话题】“他汀+”时代ASCVD剩余血脂风险:LDL-C、TG和Lp(a)。


当下证据已明确胆固醇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致病因素,一直以来欧美及我国指南均将LDL-C作为降低ASCVD风险的首要血脂干预靶点。


随着各种以LDL-C为靶点的药物,如他汀、依折麦布、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单克隆抗体等广泛进入临床应用,ASCVD患者的LDL-C水平有大幅下降,高强度他汀以及他汀联合PCSK9单克隆抗体分别可使LDL-C较基线水平降低50%和80%。


但研究仍观察到ASCVD患者有较高残余心血管风险,从血脂风险管控角度来看,这些残余风险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LDL-C
部分患者接受现有他汀或“他汀+”方案治疗效果差,未能达到LDL-C<70 mg/dl的理想水平


部分患者接受现有的他汀或“他汀+”方案治疗效果差,未能达到LDL-C<70 mg/dl的理想水平。而导致现有降脂方案疗效欠佳的可能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由于他汀相关的肝脏、肌肉不良反应导致他汀不耐受。

2

每日用药依从性差。

3

个体因素:合并多种代谢性疾病的ASCVD患者即使使用“最大耐受剂量他汀+依折麦布/PCSK9单克隆抗体”,LDL-C仍未能达标;或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


高甘油三酯


除LDL-C以外还有其他含载脂蛋白B(ApoB)的胆固醇也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如富含甘油三酯的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残粒脂蛋白。


研究不仅发现高水平甘油三酯(TG)、富含TG的脂蛋白(TRL)和残粒脂蛋白与ASCVD高风险相关,而且即使对于LDL-C水平已经达标的患者,降低TRL和残粒脂蛋白水平也能进一步降低ASCVD风险。


脂蛋白(a)


大量观察性研究及遗传学证据均提示脂蛋白(a)[Lp(a)]会增加ASCVD风险,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推荐应将Lp(a)作为危险因素纳入10年心血管风险为临界或中危人群的一级预防风险评估模型。


一项PCSK9降低Lp(a)水平对总体事件影响研究(ODYSSEY Outcome研究)再分析结果显示,近期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当LDL-C水平接近70 mg/dl时,Lp(a)水平>13.7 mg/dl组较Lp(a)≤13.7 mg/dl组有更高的心血管事件风险;


而在LDL-C<70 mg/dl的患者中,使用PCSK9抑制剂进一步降低LDL-C水平仅在Lp(a)>13.7 mg/dl的亚组中,能带来额外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下降的获益。




小结

总体来说,2021年没有大规模降脂治疗的临床研究结果发布,除以上正在进行中的临床研究外,学界对于新降脂药物也在不断探索中,如PCSK9抑制剂的口服制剂,基因编辑沉默PCSK9,载脂蛋白C(ApoC)为靶点的小核酸药物降低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ANGPLT3核酸类抑制剂,新型CETP抑制剂(obicetrapib)等,这些新的靶点或制剂将为降脂治疗提供更丰富的手段,但其应用前景还有待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2021年血脂领域进展盘点

药片.jpg

探讨“他汀+”时代ASCVD剩余血脂风险

甘油三酯能否成为ASCVD风险管控靶点?

WechatIMG35.jpeg

微信截图_20210329143137.png

Lp(a)是否能成为ASCVD残余风险的有效干预靶点?


限时活动
心血管年度学习清单头图 16-9.png

↑↑↑点击查看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