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点击图片,获得更多精彩能容
01
为什么要气道湿化?
气管切开是抢救危重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也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手术之一。气管切开破坏气道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使上呼吸道失去加温、加湿、过滤作用,呼吸道的防御功能减弱,并且建立人工气道后患者呼吸道会丢失更多水分( 800~1000 mL /d) ,而气道湿化不足可引起下呼吸道失水,导致呼吸道黏膜干燥、分泌物干结,从而引发排痰不畅、气道阻塞,进一步增加下呼吸道感染和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因此气管切开患者,必须补充气道湿化,以促进分泌物正常清除同时还要保持全身水化,避免脱水导致分泌物干燥。
那么,如何对气管切开道患者进行有效、安全、精准温度和湿度的气道湿化呢?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机械通气应用指南提出: 无论何种湿化,都要求进入气道的气体温度达到37.0 ℃,相对湿度达 100%。
02
常见的气切湿化方式有哪些?
目前关于人工气道湿化方法层出不穷,临床中常用的湿化装置主要有以下几种:主动加热湿化器和被动加热湿化器(人工鼻)、微量泵持续湿化、经气管切开接高流量湿化氧疗仪持续湿化装置,以及可用作间断湿化的雾化器装置。主动加温湿化器分为
伺服型和非伺服型两种。
伺服型湿化器
伺服型湿化器该装置法对湿化器和呼吸回路均采用加热湿化方式,维持湿化器出口处气体在37 ℃。回路内的加热丝会对气体经过管路时产生的冷凝水加热使其蒸发回到气体,使气体到管路末端时约为40 ℃,由于延长管内无加热丝,气体输送过程中温度逐步降低,确保最终输送到气管切开处的气体温度处于接近人体温度的37 ℃的最佳状态。与微量泵湿化法相比该装置能确保目标温度,温湿化效果好,患者舒适度高,同时它还减少了冷凝水的产生,感染率风险低。临床推广价值大。
非伺服型湿化器
通过调节湿化器的温度档位来调节机器功率及温度,以产生不同温度及湿度的气体,可用于有热湿交换器(HME)禁忌证的患者使用。但因管路中无加热导丝,其温度和湿度受环境温度、患者通气量、流速、管路长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因而,管路内实际温、湿度无从监测,可能会引起呼吸道灼伤和湿化不足且管路内易产生冷凝水,感染和液体污染的风险高。
热湿交换器(HME) 又名人工鼻
利用吸水性材料与亲水化合物将患者呼出热和水收集并保留起来,再对下一次吸入的气体进行加温和加湿使得气道对吸入气体获得湿化(22~30 mg/L) 与温化(29~32℃) 相对湿度保持在 80% ~90%。HME给予气道温、湿化的同时还可避免气道灼伤和管道冷凝水的产生,由于轻便易携带,因而在转运过程中HME是很好的湿化选择。但它不适用于痰多痰液黏稠、潮气量过高或过低、脱水和体温过低的患者使用。
持续微量泵湿化法
高流量氧疗仪
高流量氧疗仪是近年来发展且被广泛应用的一种具有稳定供氧性能的辅助氧疗设备,经气管切开高流量氧疗(racheotomy high-flow oxygen therapy, THFO)能为患者提供精确的吸入氧浓度,并对吸入气体进行充分湿化和加温 ,稳定地输送温度为 31~37 ℃、相对湿度为 100%、绝对湿度为 44 mgH2O/L的气体,并对仪器所送出气体进行实时温度和氧浓度的动态监测与调控,保证了患者端吸入气体全程进行加温加湿。精准的湿化湿度和温度有效提高患者湿化效果,研究表明THFO 能明显降低 ICU 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通气效果,维持稳定的血气水平,在人工气道湿化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且得到广泛的认可。
雾化器间断湿化
使用雾化器将生理盐水转化为气溶胶,渗透到肺部,从而湿化气道,使分泌物容易吸出,但这种湿化方法无法加温和持续,因此此方法仅限于部分气切患者特殊时期时应用。
03
气切湿化怎么做?
使用人工气道湿化时我们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状态,所需的呼吸支持水平、湿化水平以及当前的湿化效果而变化。
例如患者出现明显脱水,湿化不足时,我们应该及时“提高”湿化水平以预防湿化不足导致的危险发生。如果患者病情好转,气切窦道逐渐闭合,上呼吸道加温加湿功能逐步恢复时,我们则应渐次“降低”湿化水平,以避免湿化过度。
总而言之,我们应根据不同的加湿梯度为患者量身制定最优湿化方案,为患者挑选合适的湿化装置,同时还要考虑每种装置的潜在感染风险。
痰液黏稠程度和引流是否通畅是衡量湿化的可靠指标。
表1湿化效果评判
湿化满意度:根据患者痰液性状及体格检查结果评判湿化满意度,主要包含以下3个等级。
1
湿化满意 痰液稀薄容易吸出,人工气道内无痰栓形成,听诊无干鸣音和大量痰鸣音,呼吸顺畅;
2
湿化不足 痰液黏稠不易吸出,人工气道内有痰痂形成,听诊存在干鸣音;
3
湿化过度 痰液稀释,听诊有明显痰鸣音,患者咳痰 次数增加,引起心率、血压改变。
来源:知呼小报 作者:湖南省人医RT团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