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孙宁玲
对于老年人来说,人生最后一棒是什么?老死?病死?但不能忽视——“跌倒”,它也被称为人生的“最后一摔”。
国家CDC的研究发现: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跌倒/坠落的男、女性别比为1∶1.37。
老人跌倒后容易骨折,若头部着地,还会导致脑外伤出血,大多需要卧床静养,身体活动减少容易诱发下肢静脉血栓、肌肉无力。
老人伤口愈合相对慢,容易引发感染,造成二次伤害;有些老人还会因跌倒而“性情大变”,出现焦虑、失眠等。
所以有几个关键的问题需要老年人知道。
01
最容易跌倒的时段
一天中,跌坠发生以白天为主(82.29%),高峰时间段为8∶00~10∶59 (29.94%),其中10∶00~10∶59时段病例数最多(11.91%),可能与老年人通常会在这一时段进行休闲活动、做家务等有关。
需要提醒的是,起夜时的跌倒同样不可忽视。半夜起来容易迷迷糊糊,身体较难保持平衡,跌倒概率大大增加。
02
最容易跌倒的地点
发生地点以家中(56.41%)、公路/街道(17.24%)、公共居住场所(14.36%)为主,且年龄越大,在家中发生跌坠的比例越高。家中、公共居住场所等是老人跌倒频发的地点。
03
最容易跌倒的因素
老年人由于身体虚弱、识别和避免环境危害的能力降低,老年人“肌少症”抬腿和身体平衡存在问题也是跌倒的原因之一。
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易引起眩晕,使老人平衡能力下降,这是疾病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点。
另外需关注的是环境因素影响。
🔹楼层设计不合理居首位,增加老年人150%的跌倒风险。例如,老人极易在楼梯拐角处或上下台阶时发生腿软,导致意外跌倒。
🔹照明不良和扶手不合适,分别会增加老年人101%和88%的跌倒风险。小区照明设备损坏,或家中灯泡功率较小,都会使老人不能及时察觉跌倒危险。房间缺少扶手,或扶手粗细不适合、错误安装等,也会影响老人的正常活动。
但在诸多跌倒因素中,这些环境因素是最容易改变的。在防止跌倒时应注意这些因素。
04
老人跌倒的伤害
美国数据显示,20%~30%的跌倒老人会遭遇中重度损伤,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甚至死亡。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析2015~2018年全国伤害监测系统数据后发现,老人跌倒后,中重度损伤占37.21%,经门/急诊治疗后,22.49%的老人需要住院继续治疗,0.92%死亡。
05
跌倒后最易受伤的部位
跌坠造成的受伤性质前三位分别是挫伤/擦伤(42.17%)、骨折(31.79%)和扭伤/拉伤(14.62%),女性跌倒后骨折比例高于男性。
随着年龄增加,上肢受伤比例逐渐减少,头部受伤比例逐渐增加。
撞击头部容易发生脑出血、脑震荡、脑水肿等,需要做颅内CT检查;如果摔到胯骨、髋骨、骶骨等部位,极易发生股骨颈骨折等,需要卧床护理,康复周期较长;如果伤及四肢,轻者会出现淤青、局部肿痛,重者也存在骨折和关节损伤风险。
06
老人跌倒后怎么办?
老年人跌倒后,可自己先试着挪动身体,检查四肢有没有知觉,然后分别借助腿和背部力量平移,弓起腿翻身,侧身用手跪立,再找支撑物站起。整个过程需谨慎缓慢,不能自行勉强行动,还要尽力呼叫求救。
其他人发现老年人跌倒,不要急着扶,先看其意识是否清醒。
▶️意识不清,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意识清醒,要询问老年人对跌倒的记忆,以及身体各部位的感受,如果没有任何身体不适,可缓慢扶起。
如果你是老年人,或者家里有老年人,请关注这些知识!
来源:孙宁玲视角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