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10月23-25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20(CTS2020)在广东省深圳市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持续推进PCCM学科建设,引领呼吸道传染病防治。
在10月24日学术报告环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宋元林教授以“IC的临床检测与应用”为题进行了精彩报告。
宋元林教授
宋元林教授介绍,深吸气量(inspiratory capacity,IC)指的是在进行肺通气功能测定时,在平静呼气末用力吸气能吸入的最大气体量,由潮气量+补吸气量组成。IC与呼吸困难指数Borg评分密切相关,对于TLC基本正常的慢阻肺患者,IC可用于间接测量肺过度充气。对于慢阻肺患者,由于小气道狭窄,气道阻力增高,患者存在静态和动态的过度充气,肺功能测定时表现为残气量/功能残气量增加,患者呼吸时需要胸廓扩张到一定程度等肺泡内压力低于大气压时才能出现外界气体进入肺泡。因此,患者会动用吸气肌用力吸气去扩张胸廓,从而降低肺泡内压力。虽然肺总量增加,潮气量增加,但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原因是在患者活动时,潮气量逐渐增加,但补吸气量逐渐减少,深吸气量也逐渐减少,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愈加明显。IC的增高主要是由于肺的过度充气,因而能改善小气道的狭窄,就可以改善过度充气,残气量/功能残气量下降,IC就会增加,因此呼吸困难会出现改善。IC在多个临床试验中用以评估气道的扩张及肺功能的改善,尤其是小气道的扩张,是小气道功能改善的间接指标之一。
宋元林教授指出,中度到重度COPD中,静息和运动IC的增加与运动时呼吸困难和运动耐力时间的改善有关(增加15%-20%) 。IC降低也是呼吸困难和运动耐受性降低的较好指标。IC轻度升高(≥10%)时,呼吸困难和运动耐量即有明显改善,提示IC比FEV1更敏感。IC是COPD患者全因死亡率和呼吸死亡率的强预测因子。IC/TLC是COP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IC/TLC <25%标准,平均随访时间34个月,经调整的急性呼吸衰竭死亡危险比分别为1.97和2.04。IC/TLC比值小于25%的COPD患者在监测治疗、频繁入院、全因和呼吸死亡方面的风险增加。
在报告最后,宋元林教授总结到,IC与肺功能多个参数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作为肺通气功能的参数之一。IC可用于判断支气管扩张剂的效果和疾病随访,对判断肺的静态过度充气也有较好的预测性,还可用于预测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的病死率。未来,IC还能作为药物临床研究的重要评判指标。
中国医学论坛报为CTS2020官方合作媒体,转载须授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