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作者: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李峻岭
恶性肿瘤脑膜转移比较难治,很多患者在靶向药耐药治疗后很难找到新的治疗方向,肺癌脑膜转移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高颅压等症状,但脑膜转移开始还不容易检查出来,那么如何才可以判定为脑膜转移呢?恶性肿瘤脑膜转移如何诊疗呢?
01
脑部结构基本概念
1.1
脑膜的概念
颅骨与脑实质之间的结构,由外向内: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蛛网膜下腔位于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
主要作用:1.保护和支持脑组织;2.行走血管,营养脑组织。
1.2
血脑屏障以及血脑脊液屏障
血脑屏障:脑毛细血管壁与神经胶质细胞形成的血浆与脑细胞之间的屏障。
血脑脊液屏障:由脉络丛形成的血浆和脑脊液之间的屏障。
主要作用:阻止有害物质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02
脑膜转移途径和诊断
恶性肿瘤脑膜转移指的是肿瘤细胞播散到软脑膜、蛛网膜下腔以及其他具有脑脊液的腔室。
恶性肿瘤脑膜转移的转移途径包括血行转移、淋巴系统转移和脑脊液播散三种方式,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常为非特异的头晕、头痛、咀嚼肌咬合无力、听力下降、面麻、运动及感觉失常,恶心呕吐等症状,一经发现恶心呕吐的情况证明患者有高颅压的症状。
诊断:
明确的恶性肿瘤病史;
新发的神经系统临床症状及体征;
脑脊液细胞病理学查见肿瘤细胞(金标准);
影像学(脑部磁共振)典型表现。
其中,患者具备1、2两条诊断标准,同时加上3或4其中一条,即可诊断为恶性肿瘤脑膜转移。
03
恶性脑膜转移的治疗
3.1
系统化疗
脑膜转移在治疗时选择全身系统性治疗,化疗作为晚期肿瘤患者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大分子药物因具有大的分子量较难透过血脑屏障,故多数大分子化疗药物对脑膜转移效果不佳;
常见药物:
替莫唑胺(TMZ),是一种新型的咪唑四嗪类烷化剂,口服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高,具有一定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但是副作用较大,主要有血液毒性、生殖毒性和染色体致畸作用。
3.2
鞘内注射治疗
既往常用药物:氨甲蝶呤、阿糖胞苷,但副反应偏大。
最新进展:
培美曲塞可以在晚期脑膜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取得较好的疗效。这项研究发表在了肺癌著名的JTO杂志。
鞘内注射治疗培美曲塞
(xin,et al.J Thorac Oncol,2021)
这项研究针对的是既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治疗进展出现脑膜转移的患者,超过80%的入组患者对鞘内注射治疗起效(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改善同时KPS评分至少提高10分)
3.3
靶向治疗
小分子TKIs,相比大分子化疗药物,分子量更小,相对于大分子化疗药物更容易透过血脑屏障
但许多TKI都是P-糖蛋白底物,而P-糖蛋白是血脑屏障上外排药物的蛋白泵,因此多数TKI即使具有相对小的分子量,但因其是P-糖蛋白底物,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仍有限。
(Lancet Oncol 2018,19:e43-55)
非P-糖蛋白底物:AZD3759、阿来替尼
Transl Lung Cancer Res 2019;8(Suppl 3):S298-S307
常见不同小分子TKI血脑屏障透过率
常见的吉非替尼、厄洛替尼、阿法替尼以及克唑替尼,其血脑屏障穿透率仍不高
因此中枢神经进展是许多TKI的常见进展部位
具有较高血脑屏障穿透率的药物有高剂量奥希替尼、阿来替尼、劳拉替尼
3.3.1 靶向治疗EGFR突变患者
厄洛替尼
曾有高剂量或脉冲治疗,虽然颅内控制时间有一定延长,但毒性很大,不作为临床主要策略;
奥希替尼
多项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是肯定的;
李峻岭医生认为厄洛替尼是一个不错的用药选择,但其不良反应相对大一些,建议联合米诺环素100mg,每天2次,这样会缓解一些。
3.3.2 靶向治疗奥希替尼(BLOOM研究)
(Yang.et al J Clin Oncol,2020.)
(Yang.et al J Clin Oncol,2020.)
BLOOM研究:奥希替尼治疗EGFR突变的脑膜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41),中位PFS为8.6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1个月。
3.3.3 靶向治疗奥希替尼(AURA-LM研究)
AURA-LM研究:
(Ahn, et al. J Thorac Oncol. 2020. )
(Ahn, et al. J Thorac Oncol. 2020. )
1. 奥希替尼治疗EGFR突变的脑膜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22),中位PFS为11.1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8.8个月;
2.如图,体外模型证实,80 mg的奥希替尼可以抑制超过50%患者的肿瘤增殖,而应用160 mg奥希替尼的患者,肿瘤增殖几乎都受到了抑制。
3.3.4 靶向治疗奥希替尼(真实世界研究)
( Lee, et al. J Thorac Oncol. 2020. )
( Lee, et al. J Thorac Oncol. 2020. )
奥希替尼治疗EGFA突变的脑膜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351),总生存期为17个月,明显优于非奥希替尼治疗组(5.5个月),及一代或二代EGFR-TKIs治疗组的患者(8.7个月)。
3.3.5 靶向治疗ALK重排患者(ASCEND-7研究)
塞瑞替尼ASCEND-7研究(队列5):中位PFS为5.2个月;中位OS为7.2个月
3.3.6 靶向治疗ALK重排患者(阿来替尼)
(Gainor, et al. J Thorac Oncol. 2015)
关于阿来替尼的病例报道,在克唑替尼及塞瑞替尼治疗失败后的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阿来替尼取得较好的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的治疗效果。
靶向治疗药物
应用于脑膜转移癌-小结
小分子TKI为驱动基因阳性的脑膜转移患者带来明显生存获益;
治疗效果不佳时,除考虑药物暴露剂量不足外,还应注意分子耐药机制(即通过脑脊液基因检测明确有无耐药突变)
3.4
免疫治疗
既往认为,中枢神经是免疫豁免器官:主要为血脑屏障的阻隔;
对此概念的重新考量:
1. 脑脊液汇流到淋巴和血液循环,为脑中组织间液的抗原引流提供一条通路,即中枢神经系统抗原亦有机会激活体内免疫系统;
2. 其次,血脑屏障可有选择性通过激活的T淋巴细胞;
目前关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恶性肿瘤脑膜转移的相关数据较少,一项回顾性研究,非小细胞肺癌脑膜转移患者接受ICIs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0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3.7个月。(Hendriks,et al.Eur J Cancer,2019.)
来源:医科院肿瘤医院李峻岭医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