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柳叶刀》最新公布:全球肥胖人群超10亿!

2024-03-06作者:论坛报苌田田资讯
原创

图片

点击图片,进入征集活动 ↑ ↑


沿

太瘦、太胖都是营养失调的表现形式,均会在多方面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近日,《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的一项研究分析了来自190多个国家超过2.2亿人的体重和身高数据,对体重过轻和肥胖这两种营养失调形式在过去33年(1990-2022)中的全球趋势给出了详细的描述。

这项全球分析指出,体重过轻率自1990年以来有所降低;肥胖成为大多数国家常见的营养失调形式。截至2022年,全球肥胖的儿童、青少年和成年人总数已超过10亿,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增长最快!


(文末可下载原文pdf)


该研究由非传染性疾病风险因素合作组织(NCD-RisC)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开展。研究分析了超2.2亿名5岁及以上人群的数据(其中6300万人年龄为5~19岁;1.58亿人年龄在20岁及以上)。


超过1500位科研人员参与了这项研究。究通过分析体质指数(BMI)来了解1990-2022年全世界肥胖和体重过轻的变化趋势。


  • 对于成年人,BMI≥30 kg/m2被视为肥胖;BMI<18.5 kg/m2为体重过轻。

  • 而对于学龄儿童(5~9岁)和青少年(10~19岁),由于儿童青少年时期身高和体重会显著增加,确定其是否肥胖或体重过轻的BMI取决于年龄和性别。




全球肥胖趋势


2022年,患有肥胖症的成年人总数近8.8亿(5.04亿女性和3.74亿男性),是1990年(总数1.95亿,1.28亿女性和6700万男性)的4.5倍。


1990-2022年,成年女性肥胖率增长了一倍多从8.8%增加到18.5%);成年男性肥胖率增长了近2倍(从4.8%增至14.0%)。



2022年,受肥胖影响的儿童和青少年总数接近1.6亿(6500万女童和9400万男童),1990年的这一数据仅为3100万。也就是说,1990-2022年,全球儿童和青少年的肥胖率增长了4倍多(女童肥胖率从1.7%增长到6.9%;男童肥胖率从2.1%增长到9.3%)。




总体而言,1990-2022年,大多数国家受肥胖影响的人数超过了体重过轻的人数。在肥胖率上升的推动下,大多数国家所有年龄段两种营养失调形式的合并负担都有所增加。然而,在南亚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以及非洲的一些国家,由于体重过轻的比例急剧降低,男性营养失调的双重负担有所下降。



我国肥胖人群数据


据统计,中国女性肥胖率从1990年的2.0%增至2022年的7.8%;男性肥胖率从0.8%增至8.9%。2022年,中国女性肥胖率在全球排名倒数第11位(正数第190位),男性肥胖率在全球排名倒数第52位(正数第149位)。




中国女童肥胖率从1990年的0.6%增至2022年的7.7%,男童肥胖率从1.3%增至15.2%。2022年,中国女童肥胖率在全球排名倒数第99位(正数第102位),男童肥胖率在全球排名第70位。




小结







研究作者也指出了研究存在的一些局限性。

  • BMI不是衡量身体脂肪含量和分布的完美指标,但由于BMI广泛应用于人群调查,使得此类分析成为可能。

  • 部分国家的数据很少,有3个国家缺乏相关研究,这意味着对这些国家的估计结果不确定性更强。

  • 各年龄段的可及数据也存在差异,5~9岁年龄段和65岁以上年龄段的数据较少,增加了这些年龄段估计值的不确定性。


END

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内分泌编译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