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跟着指南学,肥厚型心肌病的诊疗推荐 | 友谊“心”视野

2022-12-11作者:医学论坛报秋宇资讯
原创

1958年蒂尔(Teare)首次报道了8例具有左心室非对称性增厚,尤其以室间隔增厚为特征的疾病。这是首次对肥厚型心肌病(HCM)进行的现代描述。


HCM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发病率高,发病原因复杂,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类临床常见的HCM,并针对相关指南的诊疗推荐意见,做一汇总。【文末可查看专题】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苏伟 郭春艳 高红丽 陈晖


1、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是HCM的特殊类型,主要累及左室心尖部,伴或不伴左室中段受累,伴或不伴心尖部室壁瘤形成。


根据形态学特点将AHCM分为单纯局灶型、单纯弥漫型和混合型。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和2014年ESC成人HCM指南对AHCM的诊断标准为:不对称性左室肥厚,心尖部室壁厚≥15 mm,心尖部与左室后壁最大厚度之比≥1.5。


另外有研究发现,一些患者心电图V3~V5导联呈现巨大倒置T波,但心尖肥厚的程度没有达到当前AHCM的诊断标准,这类患者左室壁厚度失去了从基底部到心尖部逐渐变薄的趋势,且心尖部厚度大于中部。


而且该项研究还提出左室心尖角度变小,比特征性的“黑桃A样”改变发生的更早。


大约有93%的AHCM患者心电图呈现胸前导联负性T波,65%的患者心电图呈现左室肥厚的特点。


QRS波高电压,以V3~V5导联为著,T波倒置(振幅>5mV),甚至呈现巨负T(振幅>10mV)。


若心尖部室壁厚度在13~15mm,要结合临床和其他影像学特征,如心电图、家族史、基因型等综合判断。

AHCM需要与心尖部肿瘤、左室心尖部血栓、心肌致密化不全及心肌纤维化相鉴别。伴有胸痛的AHCM患者可能被误认为是冠状动脉疾病引起的缺血。
//


2、HCM合并左室心尖部室壁瘤

HCM合并左室心尖部室壁瘤(LVAA)可导致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如左室血栓形成、栓塞、心律失常及猝死。


除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外,研究显示LVAA患者心电图可呈现V3~V5导联ST段持续抬高,R波、T波振幅降低的特点。


该研究指出,V3~V5导联ST段抬高(≥1mm)是早期诊断LVAA形成的特征性改变,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98.7%。


3、HCM合并左心室中段心肌肥厚梗阻

大约10%的HCM患者可发生左心室中段心肌肥厚梗阻(MVO)。


在超声心动图或磁共振成像上,MVO被定义为左心室中部最大瞬时压力梯度≥30 mmHg(下图)。


由于节段性室间隔中部肥厚和侧壁过度收缩以及肥厚的乳头肌移位,导致左心室呈现沙漏状。


MVO患者往往有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多见,大约有四分之一的患者合并心尖部室壁瘤。


image.png

图 左室流出道血流频谱呈“匕首征”, 最大瞬时压差>30 mmHg


4、孤立性室间隔基底段肥厚

老年患者中常见孤立性室间隔基底段肥厚,室间隔的形态可呈乙状,也可不呈乙状。


室间隔基底段明显凸向左室流出道。一般静息状态下左室流出道最大压力阶差<30 mmHg。


负荷状态下或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可加重梗阻。部分患者HCM相关基因检测为阳性。


5、其他特殊类型的HCM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HCM,如肿块样HCM,表现为局限性心肌纤维化和心肌细胞排列紊乱,需要与心肌肿瘤病变鉴别。


不连续的HCM,主要特点是肥厚的心肌非连续性分布,肥厚心肌区域被正常心肌区域分隔开来,呈现节段式肥厚。


相关指南推荐

2014年ESC成人HCM指南

建议,对于首次诊断HCM的患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完成心脏核磁共振检查,以提供心脏形态、功能和心肌组织特征的详细信息。


对于超声图像质量差或怀疑心尖部室壁增厚的患者,也可进一步行心脏核磁共振检查。


50%~80%的HCM患者出现钆延迟强化(LGE),典型表现是在室间隔、肥厚相关区域或左室、右室游离壁插入室间隔的部位出现斑片状延迟增强。


到目前为止,ß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钙通道阻滞剂是有症状HCM患者的首选药物。

//


明显的室间隔肥厚和左室流出道最大瞬时压力阶差≥50mmHg,是侵入性治疗的指征。


常见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改良扩大Morrow手术,经皮室间隔心肌消融术等。


2020年ACC/AHAHCM管理指南

强调,HCM患者对快速心房颤动(房颤)的耐受性差,因此维持窦性心律和控制心率很关键。


合并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的HCM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增加,无需参考CHA2DS2VASc评分,应给予口服抗凝药物。


对于左室流出道梗阻的患者,应避免应用正性肌力药物、动静脉血管扩张剂,且避免患者出现脱水和过量饮酒情况,鼓励患者控制体重。


中国医学论坛报版权所有

更多精彩内容

点击图片查看


微信图片_20221026112119.jpg

!必读榜单.png


科室简介(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微信图片_20221026112145.jpg

李虹伟主任

微信图片_20221026112736.jp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1952年开展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工作。目前实施两院(西城院区+通州院区)一科的同质化管理模式。


心血管中心由心内科、心外科、血管外科三个专业组成,床位总数209张。其中心内科共设有4个病区、3个CCU、2个导管室及多个辅助检查科室,床位总数141张。在李虹伟主任的领导下,近年来心内科蓬勃发展,年门诊量18.4万人次,年住院患者4800余例,年冠心病介入诊疗总数近3000例,器械植入加导管消融介入总数700余例。CCU每年收治千余例急性心肌梗死等危重症患者,在国内率先建立“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365天×24小时开放。成功开展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主动脉瓣狭窄;经导管封堵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相关性脑卒中或偏头痛、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等;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经导管消融术;以及针对卒中高风险且出血高风险或抗凝禁忌的房颤患者开展了左心耳封堵术。


心内科具有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7名,培养毕业博士、硕士研究生250多人。承担国自然、北自然、省部级、215人才培养等多项科研项目。


中心有全国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顾复生、沈潞华教授为顾问,言传身教;中心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友谊医院院训“仁爱博精”为根本,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经过几代心血管人的不懈努力,锐意进取,已经发展成为综合实力较强,专科特色突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在心血管疑难重症病例治疗和抢救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的科室。

心血管引导.pn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