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人机不同步有哪些类型?|肺问肺答

2023-04-30作者:论坛报小璐资讯
非原创

微信.jpg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人机不同步是由于整个呼吸周期中神经和呼吸机定时不匹配或者呼吸机支持力度和需求不匹配造成的患者与呼吸机之间不协调的现象。机械通气过程中,如何保持人机同步一直是临床医生及呼吸治疗师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研究表明,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中,多达24%的患者存在严重异步,异步指数(AI,异步事件数/总呼吸频率 ×100%)大于10%,而无创通气的人机异步发生率则要高得多。



临床上根据呼吸机辅助通气周期的不同阶段将人机不同步分为4种主要类型:①触发不同步:包括无效触发、自动触发、双触发、触发延迟。② 送气不同步:吸气流速不足、吸气流速过快、支持力度不足、支持力度过大。③ 转换不同步:提前切换、延迟切换。④ 呼气不同步:呼气时间过长、呼气时间过短。根据研究,约1/4的重症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存在较高的人机不同步发生率,Thiilleet等发现无效触发和双触发事件占异步事件总数的98%以上(85%为无效触发事件,13%为双触发事件)。本文主要介绍四种触发不同步及延迟切换。

 

无效触发(ineffective triggering)

概念:患者的呼吸中枢发出冲动,产生一次膈肌电信号,气道压力及流量发生轻微变化,但未能触发呼吸机送气(图1)

原因:

(1)触发灵敏度设置过高。触发灵敏度的正常范围一般流量触发为2~3 L/min,压力触发为-2~-1 cmH2O,触发灵敏度设置过高导致患者吸气时流速或气道压力变化无法达到设定值,从而无法触发呼吸机送气。

(2)患者呼吸肌无力。患者营养不良,长期机械通气引起呼吸肌废用性萎缩,呼吸肌力较弱,导致无法有效触发。

(3)过度镇静。镇静药物使用时间较长或剂量过高,导致患者呼吸中枢驱动不足。

(4)存在内源性PEEP。对于慢阻肺患者,小气道阻塞,气道阻力增加,呼气相气道陷闭和肺的弹性回缩力减弱,呼气不完全,肺的动态过度充气导致内源性PEEP形成,患者吸气时需要先克服内源性PEEP,再克服触发灵敏度,增加了患者触发呼吸机所需的努力。

(5)外接雾化。外接雾化时会增加基础流速,吸气流速增加,患者需要先将雾化的流速吸入后再继续吸气,使流速降低到流速触发值或气道压力下降到压力触发值才能触发呼吸机送气,此时患者需要更大的吸气努力。

危害:患者呼吸频率减慢,出现呼吸窘迫。

图片

自动触发(auto-triggering)

概念:指一个循环并非由患者吸气努力导致气道压力下降或流量改变而触发呼吸机送气,患者未产生膈肌电信号(图2)

原因:

(1)管路中的气体泄漏。无创通气时,呼吸机容易漏气过多,产生流量,呼吸机误以为是患者吸气,导致自动触发。

(2)触发灵敏度设置过低。管路的轻微抖动即可引起气道压力或流量的变化,触发呼吸机送气。

(3)心脏振荡。Imanaka等在评估了104例心脏手术后患者的流量触发与压力触发的效果,发现当使用流量触发时,由心脏振荡引起的自动触发的发生率更高,这与高心室充盈压、高心输出量和心脏大小增加相关。

(4)呼吸机管道积水。管路积水引起的气道压力或流量的变化可能被错误地感知为患者吸气努力,产生误触发,呼吸机波形可见连续的锯齿波(图3)

(5)气道内有分泌物。

危害:呼吸频率增快,呼吸机频繁送气,触发分钟通气量高报警,导致呼吸性碱中毒,产生人机对抗。

图片
图片

双触发(double-triggering)

概念:出现两个连续的呼吸循环,在呼气末期出现患者的吸气努力,导致第二次呼吸机迅速送气,两次呼吸之间的呼气时间少于平均吸气时间的一半(图4)。根据Liao等的研究表明,按第一次触发,双触发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类型(图5):① 患者触发(DT-P,第一次触发呼吸的食管压力降低>1 cmH2O,可能与强烈的吸气努力有关);② 呼吸机触发(DT-V,第一次呼吸发生在呼吸机设定的时间触发内,不伴随食管压力下降);③ 自动触发(DT-A,第一次触发发生在呼吸机设置的时间触发之前,不伴随食管压力下降)。

图片

图片

原因:

(1)患者呼吸驱动过强。

(2)呼吸机支持力度不足,导致患者吸气压力或吸气潮气量不足,引发患者连续两次吸气以满足吸气的需求。

(3)吸气时间设置过短。患者还没吸够,尚未达到所需的吸气时间,呼吸机就切换为呼气,于是紧接着患者出现一次补吸气。

(4)吸呼气转换水平过高。PSV模式下呼气触发是感知吸气时气体流速的变化来判断患者有没有开始呼气,呼气触发灵敏度一般设置为15%~30%,即患者吸气流速降低到吸气峰流速的15%~30%时,触发呼吸机开始呼气,若吸呼气转换水平设置过高,会导致吸气时间过短,患者想要继续吸气而呼吸机已经开始呼气,导致患者吸气时间不足,紧接着产生一次吸气。

(5)反向触发。① 双触发也可能是反向触发的结果,即呼吸机诱发患者的呼吸肌肉自主做功,第一次呼吸是呼吸机控制通气,第二次呼吸是患者自主触发。机械通气引起肺部的被动充气,通过肌肉和胸壁中的机械感受器或复杂的脊柱反射刺激患者的呼吸中枢,紧接着产生一次呼吸,因而出现在机控送气之后患者产生一次吸气努力动作。② 如何识别反向触发和双触发?两者的生理机制不同,可以采用呼气阻断功能分辨(图6),如果是反向触发,阻断呼气会导致外部刺激中断,从而防止呼吸机送气诱发患者的自主呼吸,防止反向触发,气道压力保持不变(图6-A);如果是患者自主呼吸驱动过强引起的双触发,阻断呼气,会使患者的自发吸气努力更加强烈,气道压力下降(图6-B)

危害:两次机械呼吸之间没有完全呼气会导致潮气量及跨肺压增加,胸腔内压力增大,从而导致静脉回流受损、低血压及患者不适,呼吸频率增快。

图片

 

吸气触发延迟(trigger delay)

概念:患者已经产生膈肌电活动,但没有立刻触发呼吸机送气,呼吸机送气延迟。

原因:

(1)存在内源性PEEP。慢阻肺患者存在内源性PEEP,吸气时需要先克服内源性PEEP,再克服触发灵敏度,导致吸气触发延迟。

(2)触发灵敏度设置过高。患者需要付出较大的努力才能触发呼吸机送气,膈肌收缩到呼吸机送气之间需要克服较大的触发压力。

(3)呼吸机性能不足。

图片

延迟切换(delayed cycling)

概念:患者已经开始呼气,而呼吸机仍处于送气或屏气阶段,导致气道压力增高(图8

原因:

(1)吸气时间设置过长。控制性通气时吸呼气的转换通常是时间切换,若吸气时间设置过长,大于患者自主吸气时间,则会导致吸呼气转换延迟。

(2)吸呼气转换水平过低。若吸呼气转换水平设置过低,会导致吸气时间过长,患者开始呼气而呼吸机仍在送气,呼气触发延迟。

(3)呼气阀开放延迟。

图片


来源 重症肺言 作者李甜 陈荣璋



猜你想看

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记住这些中成药!

支气管舒张试验,这些细节你注意了吗?

急性支气管炎,是否常规用抗菌药?

伪麻黄碱、对乙酰氨基酚、氯苯那敏、右美沙芬,这些人群不能用!

容量控制模式

机械通气基础之吸气驱动

肺弥散功能结果异常,可能是哪些疾病?

阻塞性肺疾病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有哪些?

成人普通感冒治疗方式有哪些推荐?

支气管激发试验,应该这样看结果!

肺功能检查,如何助力哮喘诊疗?


1644547738360.jpg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