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在核医学科做检查辐射大得吓人?

2024-06-14作者:CMT琳资讯
非原创

很多朋友一听到“核”字,脑壳里面就自动生成了蘑菇云、从头到脚包得严严实实的防辐射服,甚至还有人类遭受核辐射之后不忍直视的画面。


听说要去核医学科做检查比如全身骨显像、PET/CT、PET/MRI,但是,走拢一看这个科室到处挂起各种警示标志,还没检查就开始打退堂鼓了—— 


“医生,这个检查核辐射很强吧?能不能不做这个检查了哦?”


“家里面有娃娃/老人,听说做完检查是不是要隔七天才能和他们接触?”


“做检查的时候穿的衣服裤儿是不是要全部丢了哦,医生?”


上面这些担忧其实源于大家对核医学的误解。今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核医学科医护团队就来给大家详细聊一聊,到底核医学科检查用到的“核”是什么“核”,还有大家最关心的做核医学检查时受到的辐射问题。


一、关于核医学


核医学是利用放射性核素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学科。核素检查主要包括PET/CT检查、PET/MR检查和SPECT/CT检查。


可能很多朋友搞不清楚核医学科的检查和大家平时接触得比较多的X光、CT、核磁共振等放射科检查的区别。简单来说,放射科的CT和X光检查是利用射线由外部进入身体进行照射,从而形成医学影像图像,以此来帮助了解人体的组织、器官结构。


而核医学科的检查则是通过注射微量放射核素进入人体,射线由体内向外发出,被专用设备检测后生成图像,呈现的则是“功能显像”,比如可以看到心脏、肝、肾、甲状腺等器官的功能,还看得到心肌、大脑、肺等器官里面血流情况,甚至看得到更深的淋巴、骨头上肿瘤的情况,现在利用PET/CT、PET/MRI还可以看到细胞、分子层面的情况哦。


二、核医学辐射的来源


核医学的辐射主要来自一些常规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药物,如通过静脉注射的18F和99mTcO4-标记的显像药物,以及通过口服的131I标记的治疗药物。


对于老百姓来讲,害怕辐射、担心辐射的影响,这是正常现象。其实,从辐射安全性的原则来说,核医学对患者往往利大于弊,在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诊疗中具有广泛前景,所以整体来说核医学检查具有安全性。


这些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后,会通过自发衰变发射出射线,用于诊断和治疗。它们会随着人体的代谢而衰减,经过一定时间,体内的辐射就会衰减到几乎没有。所以,大家真的不必担心衣物会“储存”辐射,也就不用检查完就丢了。


三、核医学检查的辐射剂量


说起辐射剂量,这里要先介绍一下用以评估辐射危害的单位:毫希弗(mSv)。其实大家日常生活、工作的环境,天然就是有辐射的——晒太阳,有辐射;水、土壤当中有辐射;吃饭,有辐射;耍手机、看平板,有辐射……一般来说,正常人每年受到的天然辐射有效剂量就有大约2.4~3.7mSv。


如果大家对辐射剂量的概念还是有些模糊,我们来看两个具体的例子:坐一次20小时的飞机,所受的辐射剂量约为0.1mSv;一天抽1.5包烟,一年下来吸烟者所受的辐射剂量约为13mSv。这下大家清楚了嘛?


通过以往的研究报道,在有了对于辐射剂量的基本概念后,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表格,是影像科室相关检查项目的平均辐射剂量。



可以看到,核医学检查的辐射剂量与其他检查相比,不存在“特别高”的情况,再想一想一天抽1.5包烟,吸烟者一年所受的辐射剂量都有差不多13mSv了,那核医学检查的辐射剂量,真的跟“吓人”不沾边啊!


四、关于所受辐射的常见问题


问题一:体内这些辐射会持续多久?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一个必须先了解的概念——物理半衰期,即放射性核素衰变掉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每经过一个半衰期,放射源的活度也就只剩原来活度的一半了;经过大约10个物理半衰期,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基本上就完全排出了。


据科学研究发现,具体到人体内,根据不同受检者的代谢水平,通常只需要5-6个物理半衰期。而核医学检查要用到的放射性核素,例如18F的物理半衰期约为110分钟,经过5个半衰期,也就是大约9小时后,就可以认为它已经没有辐射了。99mTcO4-的物理半衰期约为6小时,5个半衰期约为30小时。


简单总结来说,患者在核医学科所受的辐射,从注射药物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进行体内的生物衰减和物理衰减了;半天或者一天以后,体内的辐射几乎都消完了,所以大家确实是不用担心的哈。


问题二:做完核医学检查能不能和家人接触?


“做完检查要隔七天才能和家人接触”的说法,并不准确哈。


接受核医学检查后,受检者可以正常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回家,不需要特殊隔离,也可以全时段和家人在一起。不过,尽管科学来说,核医学检查的受检者与特殊人群的接触无需进行限制,但是考虑到孕妇和婴幼儿对射线更加敏感,我们一般还是会建议核医学检查的受检者在接受检查的当日,减少与特殊人群的接触时间,或是尽量保持2米距离。


此外,核医学检查完毕后,受检者可于短时间内多饮水、多排尿,加速体内放射性药物的排出,进一步减少体内的残留。


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