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POST-PCI研究最新分析显示,对于接受PCI的高危患者中,与标准治疗相比,常规功能检测未能降低2年时缺血性心血管事件或全因死亡风险。
POST-PCI研究是在已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高危患者中比较以症状为导向的检测与常规功能检测对临床结局的影响。
该研究纳入韩国11个研究中的1706例已接受PCI且具有高危解剖或临床特征的患者随机分组,一组在PCI后1年时实施常规功能检测,包括核素负荷试验、运动心电图试验或负荷超声心动图,另一组接受标准治疗。
患者在随机分组后6、12、18和24个月时接受常规随访。在随访期间,强烈建议采用指南指导下的药物治疗,并根据现行临床指南管理危险因素强化二级预防。
2年时,功能检测组和标准治疗组患者发生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或因不稳定型心绞痛住院的复合终点事件没有差异(风险比,0.90)。
2年时,功能检测组和标准治疗组分别有12.3%和9.3%的患者接受冠脉造影,两组分别有8.1%和5.8%的患者接受再次血运重建。
现行指南不提倡冠脉血运重建术后常规功能检测。然而,高危患者在血运重建术后6个月可以考虑使用基于影像学检查的功能检测(Ⅱb类建议),PCI术后1年和CABG术后5年以上可以考虑使用基于影像学功能检测(Ⅱb类建议)1。支持这些建议的随机试验的数据有限。
之前发表的ISCHEMIA试验表明,在负荷试验发现有中度至重度缺血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中,与初始保守策略相比,初始有创干预未降低缺血性心血管事件或死亡的风险。
研究者指出,与ISCHEMIA一样,POST-PCI试验显示了“少即是多”,即较少采用有创干预或检查,将带来较好的预后。虽然两项试验中患者的特征有很大的不同,但与基于指南指导下药物治疗的保守策略相比,有创干预(在ISCHEMIA研究中)和有创的随访方法(在POST-PCI研究中)未提供额外的疗效。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心血管一周好文榜 Top 10(7.4-10)
心血管一周好文榜 Top 10(7.11-17)
心血管一周好文榜(8.29-9.4)
心血管一周好文榜Top 10(9.5-9.11)
【ESC重磅】心衰研究的新华章——黄峻教授解读DELIVER研究
行动起来,把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在<130/80 mmHg!
正在吃抗凝或抗血小板药物者,手术期间该如何管理? 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指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