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包括非酒精性肝脂肪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在非酒精性肝脂肪变基础上形成的,出现血清生化酶学超过正常值上限,或/和肝穿刺病理组织学显示肝细胞脂肪变>5%,伴有炎症及肝细胞损伤(如气球样变),并除外导致肝脂肪变的其他原因,如大量饮酒、长期应用促脂肪形成药物或单基因遗传紊乱等的疾病[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向肝纤维化、肝硬化乃至肝细胞癌发展的重要环节,相关研究显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占41.4%~54.0%,合并肥胖、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通常肝组织学损伤严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进展性肝纤维化检出率高[2]。2016年数据显示,中国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病例为3 261万,相关建模预计2030年发病率将增长48%,达到4 826万[3]。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已经成为21世纪肝病领域第二大肝脏疾病,预计未来10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可能逐渐成为终末期肝病、肝移植和原发性肝癌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诊断、治疗已成为代谢疾病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仍缺乏针对性治疗药物,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显著进展,而目前现行的指南、共识皆是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没有单独列出中医药诊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这一关键节点的内容。为进一步提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诊疗水平,迫切需要制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医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本指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