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铜绿假单胞菌,(P.Aeruginosa,下文简称PA) 也称绿脓杆菌,是呼吸系统感染常见的致病菌。
2.侵袭机制
生物膜的形成的动态过程:黏附成菌落基底,密度感应系统开始启动,产生胞外基质,细菌黏结成菌落,细菌休眠,生物膜成熟,黏液性PA会产生藻酸盐。
耐药性覆盖细菌表面,增加细菌黏附性,促进生物膜形成,产生耐药。
免疫逃逸直接抑制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趋化及吞噬作用,引起免疫逃逸。
免疫原性可以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产生过量的IL-8、IL-12、IFN-γ及白三烯B4产物,这些细胞炎症因子对肺组织造成严重损伤。
呼吸系统感染:结构性肺病急性加重,部分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血流感染:菌血症、脓毒血症
泌尿系统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泌尿系统手术操作史)。
皮肤黏膜感染:烧伤、创伤、手术切口等部位局部化脓性炎症。
临床上常见的主要结构性肺病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支气管扩张、囊性肺纤维化(CF)等,并且三种结构性疾病存在一定的重叠与联系,PA可以存在于结构性肺病的各个阶段,细菌感染引起急性加重。
4.PA感染的呼吸系统疾病的预后特点
PA感染对疾病预后的影响包括增加气道炎症、疾病频繁加重、肺功能恶化及死亡率增加。
PA引起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发病率低,但是临床预后差。
不同发病时间的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中病原体构成差异,PA检出率高,尤其在晚发性HAP中PA感染更常见。
作者:张晓菊,河南省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文章转载自呼吸前沿(梅斯医学子频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