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胸膜疾病的介入诊断技术进展
报告者:中日友好医院
侯刚
良性气道狭窄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
报告者: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上海长海医院)
白冲
致命性大咯血救治关键技术
报告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郭述良
多模态智能融合与肺癌诊疗革新
报告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刘丹
基于自然进程的GGN的全程管理
报告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赵微
肺磨玻璃结节(GGN)是肺腺癌演进过程中的关键影像学表现,其自然进程多 样,涵盖从惰性增生至浸润性腺癌的多个阶段。随着低剂量CT筛查的普及,GGN检出率达20%~40%,如何实现其精准风险评估与分层管理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
GGN可分为纯磨玻璃结节(pGGN)和混合型磨玻璃结节(mGGN),后者实性成分占比(CTR)与浸润风险正相关。约60%~70%的pGGN可长期稳定,多见于原位腺癌或微浸润腺癌;部分mGGN则可在2~4年内发展为浸润性腺癌。其演变受多维度分子事件驱动,包括EGFR、TP53等基因突变及免疫微环境变化。
风险评估需要综合考虑患者因素与结节影像特征。影像组学、液体活检等多组学工具有助于提高良恶性鉴别及浸润等级判断的准确性。
初始管理应依据国内外共识进行个体化分层:低危pGGN常仅需要年度随访,高危或mGGN则须缩短复查间隔或考虑干预。干预时机应基于结节进展特征及患者整体情况,微创手术与非手术局部治疗是主要方式。多发性GGN及年轻患者的管理尤为复杂,须依托多学科协作(MDT)制定动态策略。
早期肺癌微创介入治疗现状与展望
报告者: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李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