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近日,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陈艳华和曾慰教授,以及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杨红辉就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诊疗热点接受访谈,内容聚焦肺癌脑转移、治疗期间AE管理、复发耐药等话题,学术性与临床实践性兼具。
杨红辉教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教授分享了肺腺癌ALK阳性病例诊治经验,强调精准诊断与不良反应管理。以51岁男性农民病例为例,患者因干咳腰痛确诊IV期中低分化腺癌伴多发转移。使用洛拉替尼(100mg QD)治疗三月后肺部肿块显著缩小。需警惕中国人群90%的高脂血症发生率,本例四级高脂血症通过瑞卡昔单抗联合瑞舒伐他汀实现快速降脂并恢复治疗。
陈艳华教授(肿瘤中心)
聚焦三代ALK-TKI(如洛拉替尼)在脑转移治疗中的优势。数据显示,二代ALK-TKI脑转移患者中位PFS仅4.2个月,而三代药物中位PFS达60个月以上,五年无颅内进展率92%,颅内缓解率72%。不良反应管理方面,1-2级高脂血症无需停药,3-4级需启动降脂干预。
曾伟教授(胸外科)
强调三期非小细胞肺癌多学科协作(MDT)的重要性。术后复发识别需结合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及症状监测,治疗策略根据复发部位、时间、分子病理特征及体能状态制定,包括再次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综合手段。MDT模式可优化治疗组合,提升手术机会与生存质量。
三位专家一致强调,肺癌诊疗需以患者为中心,融合靶向治疗、放疗、手术及病理检测的最新进展,通过多学科协作与个体化策略,推动NSCLC患者生存质量与预后的双重提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