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甘油三酯超一点,你离心梗近一点

2025-07-22作者:论坛报木易资讯
原创
0de3f04f39b69848a629a64b3ecb2131_640_wx_fmt=gif&from=appmsg.gif



你关注过甘油三酯水平吗?



甘油三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类,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组成。我们吃进去的油、肥肉等通常会转变成脂肪储存在体内,而这个脂肪绝大多数是甘油三酯。





高甘油三酯血症(HTG)是我国常见的血脂异常类型。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及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之一,且与超重/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慢性肾脏病有明确关联。




我国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逐年上升




中国人群甘油三酯(TG)水平和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



2002~2015年中国成人营养与慢性病监测数据显示,2002年中国居民甘油三酯水平为1.12 mmol/L,2010年和2015年分别上升至1.41 mmol/L和1.47 mmol/L高甘油三酯血症患病率则由5.7%(2002年)分别上升至13.6%(2010年)和15.0%(2015年)。




甘油三酯需不需要空腹查?




传统甘油三酯采样推荐空腹采血,即禁食12 h后采血进行血脂测定。非空腹血脂水平是代表平均血脂的更好指标。目前国内尚缺乏非空腹TG诊断标准的流行病学依据,仍以空腹TG检测为主



无论有无血脂异常,餐后TG水平都可升高(约0.3 mmol/L)。




甘油三酯超过这个数值,要注意了!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中,关于甘油三酯的判定标准为:

  • 小于1.7 mmol/L为合适水平;

  • 1.7≤TG<2.3 mmol/L为边缘性升高;

  • 大于等于2.3 mmol/L为高甘油三酯血症。



5.7≤TG<11.3 mmol/L为重度升高;TG≥11.3 mmol/L为极重度升高。




高甘油三酯血症与6种相关疾病




(1)轻中度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首要风险是ASCVD

有研究证实,高甘油三酯血症与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缺血性脑卒中、全因死亡密切相关,且这种相关性独立于LDL-C水平 。


(2)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更需关注急性胰腺炎风险。


高甘油三酯血症是急性胰腺炎的第三大病因,仅次于胆道疾病和酒精滥用。


非空腹TG超过2 mmol/L时,胰腺炎风险持续增加;当TG≥5 mmol/L时,胰腺炎风险增加8.7 倍,远远超过急性心肌梗死风险的增加。



(3)高甘油三酯血症与超重/肥胖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NAFLD慢性肾脏疾病密切相关。

高甘油三酯血症是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中最常见的血脂异常类型,同时慢性肾脏疾病也是导致高甘油三酯血症的重要原因。




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干预措施




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是高甘油三酯血症治疗的基础,主要包括营养管理、运动和减重及限酒和戒酒。



1. 营养管理



主要原则是在满足每日必需营养的基础上控制总热量摄入,合理选择各营养素的构成比例。



  • 碳水化合物: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低血糖生成指数的食物,少摄入精制碳水化合物及添加糖的食物。

  • 脂肪:尽量以不饱和脂肪酸(包括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代替饱和脂肪酸,避免摄入反式脂肪酸。有胰腺炎风险的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需要更严格控制脂肪摄入。

  • 蛋白质:增加蛋白质摄入。高蛋白饮食定义为:蛋白质供能比25%、脂肪供能比30%、碳水化合物供能比45%。研究显示,相较于普通蛋白饮食,高蛋白饮食更能降低甘油三酯和体重。

  • 其他饮食推荐: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的摄入(推荐每日摄入300 g~500 g蔬菜、200 g~350 g水果);多吃豆类及豆制品;建议每周摄入鱼类至少两次或300 g~500 g;限制全脂类奶制品的摄入,尽量避免摄入添加糖的奶制品和饮料。



2. 运动和减重



推荐每周至少进行150 min中等强度运动或75 min高强度运动。超重/肥胖症者应进一步增加运动量,将体重降至相对合适的范围。



3. 限酒和戒酒



建议TG<5.7 mmol/L的患者限制饮酒,酒精摄入量<30 g/d;TG≥5.7 mmol/L的患者需要完全戒酒。







药物治疗





以降低甘油三酯水平为主的调脂药物有贝特类药物、高纯度ω-3脂肪酸和烟酸类药物,这些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及预防相关胰腺炎。



1. 贝特类药物(如非诺贝特等)



该类药物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激动剂,通过激活PPARα和脂蛋白脂酶而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贝特类药物可将甘油三酯水平降低25%~50%。



2. 高纯度ω-3脂肪酸



高纯度ω-3脂肪酸通过减少甘油三酯的合成与分泌、增加甘油三酯从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颗粒中的清除来降低甘油三酯。高纯度ω-3脂肪酸类药物可将甘油三酯水平降低20%~45%。



3. 烟酸类药物



烟酸既可以降低血清甘油三酯,又可以增加HDL-C水平,还能降低LDL-C水平。烟酸可将甘油三酯水平降低约35%。在HTG患者及他汀类药物不耐受患者中,烟酸类药物可能仍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4.有降甘油三酯作用的其他降脂药物(如他汀类药物)



该类药物主要降低LDL-C,同时可小幅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5. 有降甘油三酯作用的非降脂药物(如肝素、胰岛素



  • 肝素能促进脂蛋白酯酶(LPL)释放,促进甘油三酯水解,从而降低甘油三酯水平。

  • 胰岛素也能增加LPL表达,加速乳糜微粒(CM)和甘油三酯降解,可同时降低血糖和甘油三酯。



6. 新型降脂药物



目前降低甘油三酯的新型干预方法以载脂蛋白C3(ApoC3)或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为靶点。



  • ApoC3通过抑制LPL而上调甘油三酯水平。ApoC3靶向反义寡核苷酸可使重度HTG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大幅下降。

  • 抑制ANGPTL3水平能增强LPL的功能,从而促进甘油三酯的脂解。





中国医学论坛报小循综合自棉签医学科普、梅斯心血管新前沿、医学新视点、《高甘油三酯血症临床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