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年薪25万刀的美国医生,一天只看7个病人,你该有怎样的收入?

2020-08-25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医生医疗访学

每个参加访学的小伙伴都有一段不可复制的、特别的经历和故事。在访学期间,他们不仅从中收获了知识,也开阔了眼界,更加提升了自己的研究水平。

去年9月,经三藩市转机,当地时间下午8:30到达美国波士顿市,开启了一段美好的访学之旅!

波士顿环境优美,历史悠久,是美国历史的摇篮,现在仍然是美国的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中心。它是美国的第一座城市,是掀起美国独立战争的地方。

image.png


这里大学林立,最著名的就是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和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麻省理工学院)。这两所著名学府是紧挨在在一起的,之间没有明显界限,没有围墙,也没有像样的大门。

01


开工前的哈佛培训




我住在距离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校区步行约20分钟路程的一个公寓里,住宿安排好后就开始了报到注册、会见导师和体格检查(包括血化验、胸部X线片、免疫接种史筛查和流感及乙型肝炎疫苗接种)。

1

岗前培训的细枝末节


岗前培训的内容包括:学校和医院历史,机构设置,规章制度,医疗文书书写和管理,医疗意外处置,医疗安全,医疗保险,病人隐私保护,动物和血及体液标本的处理规规范,防火防盗,防性骚扰等。随后还提供了一系列可提供咨询和帮助的部门的电话号码、联系人姓名和Email,供随时联系。

image.png


这次培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病人隐私保护方面,医院规定不能随意包括不适宜的场合,比如电梯间、医院走廊等谈论患者的病情,或即便在办公室,有无关人员在场的情况也不能谈论。

2

学历和资格再认证


接下来是学历和资格再认证:包括大学本科、硕士和博士期间的科目和成绩,学分情况,毕业证和学位证,执业医师资格证和执业证。美国和我国的医学教育体制不一样,但美国权威认证机构认可中国的医学学士学位(B.S.)相当于美国的M.D.,称为M.D. equivalent,最后认定我为医学博士(MD)和科学博士(PhD)。

3

ID胸牌见证保安系统


办完手续后,我领到一个清单(Clearance),去办理ID胸牌,包括哈佛大学的ID胸牌和附属医院的ID胸牌。在哈佛教学区、附属医院、研究所和图书馆,每位员工都要携ID卡上岗,即使下了班了要把ID随身带回,每天上班就要刷卡,保安系统很好,一刷卡就算签到了,持卡人到了学校的那些地方,保安系统都有记录,比如:某个人什么时间到病房,什么时间到实验室,什么时间到动物房,什么时间离开都被系统记录得清清楚楚。

02


哈佛医学院进修深度体验



我所在实验室位于哈佛医学院广场西北角的哈佛医学研究所(Harvard Institute of Medicine,HIM) 8楼。哈佛医学院(HMS)是美国排名第一医学院,1782年成立,2011年已发展成为总拥有教职员工11,017人,学生(包括在训的住院医师和博士后人员) 8,224人,有17所附属医院和研究机构。尽管有这么大的的规模,但每年只招医学本科生165人,录取率是2%左右

image.png

1

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依旧灯火通明


去美国之前,查阅哈佛大学资料,看到两张图书馆凌晨4点多学生仍在学习的照片。照片显示: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图片配文这样写道:哈佛是一种象征。哈佛校园里,不见华服,不见化妆,更不见晃里晃荡,只有匆匆的脚步,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哈佛不是神话,哈佛只是一个证明,是人的意志,精神,抱负,理想的证明。到了哈佛,切身感受到了这种精神。

image.png

美国的小学和中学的学生学习比较轻松,知识量要比中国学生同龄的学生少得多,但是到了大学就会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拼命地去学习,积聚能量,为步入社会工作做准备。中国式的教育让学生在高考前“用力”过猛,考上大学以后往往会长长地舒了口气,觉得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休息了,这样该努力学习,积聚能量的时候却没有这样做,所以,中国学生在大学阶段被美国学生往往被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2

学校和医院管理细致入微,注重人性化



多种文字的“欢迎”,多种文字的翻译,电话翻译。有专门为不会英语者提供翻译及其他服务的志愿者机构,为前来就诊者提供免费翻译服务。大厅的一侧还有专门为其他国家的移民或来美国就医者举行辅导讲座的地方——患者和家属教育中心,讲座内容主要涉及在就诊及住院期间患者和家属需要了解的问题。

在病房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印有从“非常痛苦”逐渐到“眉开眼笑”七种表情的漫画,这是让患者表述自己疼痛程度的量表。每位出院的患者都会收到一份医院寄来的满意度调查表,对医护人员服务质量进行监控,对服务满意率低的工作人员,会被科主任或经理及时找谈话,所以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都很好。image.png

访问学者学习过程安排个性化,人性化,很用心和仔细。护理细节,患者手上戴姓名牌,过敏药物标志。工作人员免费注射流感疫苗,不打也得签字。防火灾演练,每季度一次。

3

科学技术有先进管理手段作支撑


值得学习的管理系统是: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该院是HIS的发源地,60年代该院便开始了HIS的研究。每一医生、护士、研究人员、访问学者都有自己的用户名和密码和不同的安全级别,用于进入该系统,和教授在网上沟通。

医生可以在任一个诊室打开就诊患者的病史资料(分诊护士已提前把该患者的资料通过局域网发到所在诊室电脑的桌面上了)。在院内是没有CT、MRI片子的,医生只要打开电脑,就能根据病人的住院号找到。医生可以通过PACS(Picture Archivingand Communication System,医学图象实时传输与查询归档系统)调出患者上次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资料和手术记录,这在波士顿市所有医院是联网的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检查、减轻患者负担。

image.png


在手术室里,手术医生在手术台上遇到难题时,甚至可以让人在该在手术间内的电脑上Medline上查找该难题的国际最新解决方案的全文。

4

这里的医生年薪平均25万刀


在美国,专科医生的培养相当严格。在美国大学毕业后(约23岁)再进医学院,医学博士毕业(约28岁),必须在指定的一些基地医院继续进行3~4年的resident training(住院医师训练),只有具备训练经历,才有资格参加医生从业资格考试——考取相当于普通医生的行医执照。

如果要进一步成为专科医生,还需要再进行3~5年的训练学习(仍然是resident),之后还要到指定国家级专科医院做1~2年的fellow(类似于进修医生)及chief resident(住院总)。这样通过考核后才能成为specialist(专科医师),拥有行医执照。加起来,毕业的培养过程至少需要10年。

image.png

在哈佛大学附属麻省眼耳鼻喉医院的resident、Fellow们工作很幸苦。



6:00  到医院,查房、换药、下医嘱。

7:00  开始conference(病例讨论会)

7:45  手术和门诊

中 午   基本上没有休息时间

17:30  查房

18:30  下班,如无特殊病例或拖台手术

住院医师工作时间较长,工作强度也较大,周六日还要照常来查房。一般来讲,高级医生每周至少有2个整天的专家门诊和1个整天的手术,还有一到两天的时间教学、科研、外出会诊或在诊所兼职,所以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不过这里的眼科医生的年薪平均在25万美元以上,收入不错喔!

5

医疗资源的均衡管理


美国的医生可以在多家医院执业,把医生的积极性调动的很高。布莱根和妇女医院和波士顿儿童医院两院相通,麻省眼耳医院与麻省总医院两院相通,行政各自独立,但都归哈佛大学管理,因为哈佛大学众多附属医院和医疗单位都由一个叫做“合作医疗系统” (Partners healthcare)机构统一管理和调配人员和设备,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医疗资源的不平衡和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

image.png

由于社区医疗系统比较完善,一般病人无需到专科大医院就诊,所以大医院看病的病人并不多,医院对病人的服务相对就更加周到。除了急诊,所有来看门诊的病人均需要提前预约,一个亚科室每天预约40-50个门诊病人,由一个主管医生(Attending Doctor,可以是教授、副教授或讲师)带着3-4个下级医生(包括Fellow或Resident)一起出门诊,比如一上午20-25个病人,每个下级医生看6-7个病人,所有病人都要经过至少两级医生的诊断和处理。

6

分工明确、各尽其职


科主任主要负责医疗、教学和科研的领导工作,行政杂事和市场由经理管,收费、医保项相事宜和病人预约及随访联系,由专门的秘书负责,医生只管治病和提高医疗技术,不用管收费和计价方面的事情,也不用管医疗保险的细节,不会开大处方和大检查。基本没有医生收红包现象,一方面管理严格,规定送礼不超过20美元,超过就算是贿赂;另一方面,在美国医生都属于高收入阶层,一般对病人送的红包不感兴趣

7

历史厚重感


哈佛大学及各附属医院从建立之初起就进行了有意识的保存历史文物,将所有这三百七十多年所有的里程碑事件都一一记录在案,供后人学习和借鉴,这一点还真值得我们学习。

在档案馆里面珍藏的档案上面,有的字迹都已经有些模糊不清了,但是从中往往能给参观的人很多启发。完成了在美国的学业,临离开美国的几天前,学校对我的资历和学习情况进行了审核,正式授予我哈佛大学医学院客座副教授和布里根医院客座研究员的证书

国外医疗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医院只有依赖高素质、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才能综合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最终造福患者。医生个人也只有抓住机遇不断突破自我,才能拥有更广阔职业发展空间。

来源:中国医学博士联络站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