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流感相关肺炎诊疗形势严峻,专家强调早期抗病毒与综合治疗并重

2025-09-16作者:张文静资讯

在近日召开的"新防线·新未来"基石学院项目华东区域上海站会议上,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孙文逵教授就《流感相关性肺炎的诊治策略》发表专题演讲,从疾病负担、临床表现与诊断、综合治疗策略三个维度,系统阐述了流感相关肺炎的诊疗现状与挑战。

疾病负担沉重,混合感染增加治疗难度

孙文逵教授指出,流感绝非普通感冒,而是一种严重的呼吸道传染病。全球每年因流感导致约29-65万人死亡,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在中国,流感引起的经济负担显著,其中住院导致的生产力损失占总经济负担的重要部分。

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研究显示,38.4%的成人流感患者会合并肺炎,36.4%的成人流感患者可发展为急性肺炎。2009年甲流H1N1疫情期间,流感相关并发症中肺炎占比显著。

混合感染问题尤为突出。细菌、真菌、结核、其他病毒(包括SARS-CoV-2)均可能形成混合感染。2009甲流H1N1患者中继发细菌感染发生率高,以肺炎链球菌(SP)最为常见。中国北京2010-2018年数据显示,流感继发细菌感染率达19.6%,与高APACHE II/SOFA评分、脓毒性休克、机械通气、ICU入住和死亡率密切相关。

流感合并侵袭性肺曲霉病(IAPA)风险不容忽视。孙教授引用研究数据表明,IAPA患者的ICU病死率汇总为45%,显著高于单纯流感患者(23.8%)。重症流感入住ICU患者IPA发病率为19.2%,流感是罹患侵袭性肺曲霉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与诊断:从经验判断到精准检测

流感相关肺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多为高热)、咳嗽、咳痰、呼吸急促、乏力和肌痛。孙教授强调,早期识别和诊断至关重要

病原学检测方面RT-PCR是流感诊断的金标准,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孙教授同时指出,结合临床诊断可更早识别流感,降低重症风险。临床诊断病例可基于流行病学史和流感临床表现进行判断,无需等待病原学结果。

诊断技术正走向精准化时代。从传统的单微生物培养到高通量靶向肽阵列、等温捕获等新技术,病原检测能力大幅提升,为精准治疗提供了基础。

综合治疗策略:抗病毒为核心,多手段协同

孙文逵教授系统阐述了流感相关肺炎的综合治疗策略,强调应根据流感发展阶段采取不同治疗策略。

早期抗病毒治疗是关键。症状出现后48小时内开始抗病毒治疗可使重症流感患者肺炎发生风险降低31%。研究显示,与晚期治疗相比,流感肺炎患者早期抗病毒治疗ICU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缩短,患者死亡风险降低33%。

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在流感季,对流感重型/危重型高危因素患者应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具有重症流感高危因素和并发症高风险、病情有进展的门诊患者、疑似流感的所有住院患者以及重症肺炎患者,都应尽早(48小时内)进行经验性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药物选择方面,孙教授介绍了目前常见的抗流感病毒药物,包括血凝素抑制剂、RNA聚合酶抑制剂和NA抑制剂。他特别提到玛巴洛沙韦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优势:不仅能缩短症状缓解时间,还能降低非重症进展高风险患者的住院风险。

WHO指南对轻症、进展高风险患者推荐玛巴洛沙韦治疗。研究显示,玛巴洛沙韦缩短流感症状缓解时间超过1天,降低16/100人的住院风险。第25版卫健委流感诊疗方案也将玛巴洛沙韦等RNA聚合酶抑制剂纳入抗病毒药物推荐。

抗病毒治疗的新获益——阻断传播。孙教授指出,感染者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可减少流感向周边人传播的风险。研究表明,玛巴洛沙韦可显著降低32%的家庭内流感传播风险,在包括中国人群在内的亚洲流感患者中,家庭内流感传播风险降低更多,达42%。

对于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的进展高风险患者,仍应抗病毒治疗。研究显示,无论何时抗病毒治疗,均可使死亡风险降低。

抗生素治疗需要把握时机。孙教授引用IDSA和ATS指南建议:对于临床疑似或确诊的流感,起病之初即表现为重症,在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应进行混合感染相关实验室检查和经验性抗菌治疗;对于经初始治疗病情改善后又再度恶化的流感患者,应进行混合感染相关实验室检查及经验性抗菌治疗。

抗真菌治疗需积极。一旦考虑真菌感染,应给予早期抗真菌治疗。

糖皮质激素使用需谨慎。多项研究表明,流感相关肺炎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增加了死亡率和院内感染发生率。国内外指南均建议,对于疑似或确诊为季节性流感、流感相关肺炎、呼吸衰竭或ARDS的成人或儿童,不应使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除非临床上有其他原因的指征。

免疫调节治疗展现新前景。研究发现,IL-37可通过减弱细胞因子的产生来改善流感肺炎,有望成为治疗流感肺炎的新靶点。严重流感通常导致过度炎症,涉及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免疫调节剂治疗可能为重症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总结:综合施策,科学防控

孙文逵教授总结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充分认识流感相关肺炎的疾病负担和混合感染风险;二是提高诊断能力,早期识别流感并评估混合感染情况;三是早期抗病毒治疗是关键,推荐使用玛巴洛沙韦等高效药物;四是综合运用抗生素、抗真菌等治疗手段,谨慎使用糖皮质激素,探索免疫调节治疗新方案。

本次演讲为流感相关肺炎的临床诊治提供了系统、全面的指导,强调了早期干预、精准治疗和综合管理的重要性,对提高流感相关肺炎的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