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01
多重耐药(Multiple Drug Resistant,MDR)细菌感染的定义与现状
MDR细菌感染,是指对三类或三类以上作用机制不同抗菌药物同时耐药(每类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细菌感染,定义中的“耐药”不包括天然耐药,仅仅指获得性耐药。
目前细菌耐药性问题已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危机。201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急需新型抗生素的重点病原体中,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的铜绿假单胞菌、耐碳青霉烯的肠杆菌(CRE)以及产ESBL的肠杆菌备受关注。据2019年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细菌耐药性调查发现,与2013年相比,产ESBL类耐药菌比例上升了50%!
现在全球细菌耐药的临床负担,相当于流感+结核+HIV/AIDS的临床总负担。雪上加霜的是,约39%的耐药菌都已对最后有效的抗菌药物耐药,这不得不引起我们重视。
图1 耐药细菌感染与其他疾病临床负担比较
更为糟糕的是,目前细菌耐药性发生率不断增高,并且有加快的趋势,所以未来细菌耐药性临床负担会更为沉重。据调查,未来30年,欧洲/北美/澳大利亚预计约240万人死于耐药菌感染。
图2 细菌耐药经济负担沉重最新报告(2018)
02
如何应对具有耐药菌风险的危重症感染?
部分专家提出从四个维度的不同方面进行应对,包括:
第1步(Domain 1)
风险分层,包括识别临床风险因素,MDR菌特定风险因素;更新不同抗菌药物对MDR菌的活性;考虑当地MDR菌流行病学特点。
第2步(Domain 2)
诊断,包括研发和评估相关工具,关于早期诊断脓毒症、早期区分感染或炎症、早期区分感染/定植、早期区分快速识别致病菌类型和耐药的工具;提高实验室快速药敏检测的方法。
第3步(Domain 3)
治疗,包括治疗ICU患者时,获得关于可使用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数据,治疗MDR菌时,阐明联合方案/替代方案价值,提高治疗药物监测(TDM)水平。
第4步(Domain 4)
预防,包括定义如何优化使用隔离措施、明晰去污染策略的价值,描述筛查定植MDR菌的价值。
03
当前常见MDR菌的分层诊断和治疗
产ESBL肠杆菌、CRE和MDR铜绿假单胞菌是目前临床非常关注的三种常见MDR菌。对于这三种常见MDR菌,准确进行风险评估、病情分层和分层抗菌治疗非常重要。
■ 产ESBL肠杆菌
产ESBL肠杆菌的风险评估可参考以下4个评分标准(适用于不同时间段):适用于急诊的CoMEB-ESBL II 评分;适用于入院时的Tumbarello或Johnson 评分;适用于住院期间的ESBL大肠埃希菌风险评分系统;以及适用于菌血症的无须计算、更易使用的临床决策树。
图3 产ESBL肠杆菌风险的临床决策树
临床上,对产ESBL血流感染患者的死亡风险评分及分层可使用INCREMENT-ESBL评分,当INCREMENT-ESBL评分<11分,属于低死亡风险,30天死亡率为5.4%;当INCREMENT-ESBL评分≥11分,属于高死亡风险,30天死亡率为34.8%。
图4 产ESBL血流感染患者的死亡风险评分及分层
《中华医学杂志》于2014年发表了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感染临床分层治疗-整体流程,其中,碳青霉烯类对产ESBL菌株具有高度抗菌活性,是目前治疗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所致各种感染的较为有效和可靠的抗菌药物,对产ESBL菌株引起的重症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患者,可直接选用碳青霉烯类。
图5 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感染临床分层治疗中国流程
而对于ICU疑似肠内ESBL菌重症感染,推荐以下分层治疗流程。
图6 重症监护室疑似产ESBL菌重症感染者分层治疗流程
■ 耐碳青霉烯肠杆菌(CRE)
CRE的风险评估可参考以下2种评分标准:Giannella风险评分和Tumbarello或Miller评分,分别用于评估CRE携带者发生CRE血流感染风险和预测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CRE风险。
图7 Giannella风险评分 评估CRE携带者发生CRE血流感染风险;Giannella 评分≥15,90天内发生CR-KP血流感染风险率为100%;评分为11-14 ,发生率为61%;评分为3-10,发生率为26%;评分为2,发生率为12%;评分为0,发生率为4%。
图8 Tumbarello或Miller评分预测医院获得性感染发生CRE风险;Tumbarello评分≥3分:敏感性54%;特异性90%;阳性预测值53%;阴性预测值79%;Miller评分≥5分:敏感性54%; 特异性88%;阳性预测值59%;阴性预测值85%。
INCREMENT-CRE死亡风险评估对于我们判断预后以及向患者家属进行病情交代非常重要。
图9产CRE血流感染患者的死亡风险评分及分层,0-7分为低死亡风险,8-15分为高死亡风险。
图10 CRE携带者临床分层治疗-整体流程
■ MDR铜绿假单胞菌
对于MDR铜绿假单胞菌的风险评估(适用于住院期间患者),主要有两个评估标准,分别用于评估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是否具有耐碳青霉烯类风险以及是否有β-内酰胺类泛耐药风险。具体如下:
图10 耐碳青霉烯类风险评分。当评分≥5分,可认为>40%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对碳青霉烯耐药。
图11 β-内酰胺类泛耐药风险评分。当评分≥5分,可认为>30%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对β-内酰胺类泛耐药。
总之,对于临床常见的MDR致病菌,如产ESBL阴性菌、CRE以及MDR铜绿假单胞菌等,根据不同类型的评分标准进行发生风险评估、病情评估,可更精准进行抗菌治疗。
MDR诊疗现状探讨
对于MDR阴性菌感染风险和病情评估的分层,我国CAP和HAP指南中都有提及,但由于评分标准种类多、可操作性不强,临床医生为减少麻烦很少去用或不用,总体上距离量化评估还有一定距离。为此,对MDR菌感染风险和病情评估分层仍需结合病史和疾病状态,此外还需加快一些评分系统的临床验证,让评分系统真正成为辅助临床的重要工具。
通过定量评估感染风险和死亡风险来指导抗菌药物的治疗存在一定的难度,除了上述提及评分系统暂无统一标准外,如何快速选择关键性的抗生素对临床医生来说也是一大挑战。值得年轻医生注意的是,单药抗生素的治疗大部分能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产ESBL和/或AmpC酶的肠杆菌重度感染患者来说,一般可直接选用碳青霉烯类药物,轻中度感染可选择头孢哌酮等药物。
临床中遇到重症感染的患者,特别是出现脓毒症休克的患者,部分年轻医生只看到了全身的症状表现,忽视了感染部位的“精准定位”,我们更多需要判断患者到底是肠道感染、胆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还是呼吸道感染等,以急诊为例,大约30%-50%的患者是消化系统感染引起,多见为急性胆道感染,那么对于此类患者,我们更多应选择的治疗方式是在维持生命体征的情况下进行引流,其效果往往优于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同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免疫状态确定治疗方案。
现临床医生经验层次不一,年轻医生仍需加强自身临床技能,积累经验。当遇到CRE感染患者时,应在第一时间尽可能判断可能的致病菌以及耐药发生的风险,减少患者的痛苦。
MDR阴性菌感染分层治疗的趋势与展望
MDR阴性菌感染的精细化治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MDR感染的治疗必须根据感染的来源、类型和严重程度、细菌易感性以及患者的特征进行个性化设置和治疗。经验性抗生素选择应根据病原体的局部发病率、个性化的危险因素和感染严重程度来做出有关的治疗决定。
首发于重症医学公众号,账号主体系中国腹腔重症协作组(CAICA)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