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在所有卒中患者中,自发性脑内出血(ICH)是残疾的主要原因。治疗选项仍然有限,因为针对脑出血原发性损伤的临床试验皆未发现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全身炎症既增加了卒中的风险,也恶化了卒中后的预后。然而,与脑出血相关的全身炎症血清生物标志物尚未在大型多中心队列中得到广泛研究。
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种促炎细胞因子,作为急性脑损伤全身炎症生物标志物已被广泛研究。临床前研究表明,实验性脑出血后IL-6升高,可能参与了脑出血的早期炎症反应。临床研究表明,脑出血发病1天就能检测到血清IL-6水平升高,而且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脑出血患者的血清IL-6水平更高。IL-6可能是一个有吸引力转化医学的靶点,因为临床上有多种抗IL-6治疗方法。对于脑出血患者,外周血IL-6水平是否与炎症和功能转归的神经影像学标志物相关,尚不清楚。
2021年5月来自美国的New Haven等对FAST 试验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探讨IL-6水平是否与ICH后的严重程度和功能转归相关。
FAST试验结果在2008年发表在NEJM上。FAST试验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 期试验,纳入了发病3h内脑出血的患者,随机给予rFⅦa和安慰剂。本研究纳入了能够提供入院时 IL-6、24h随访影像数据和90天mRS的患者。
在841名入选患者中,其中552名(66%)IL-6水平可被分析(平均年龄64岁,女性203例)。调整ICH后已知的结局预测因素和治疗组后,IL-6与不良预后相关[mRS,4~6;每增加1 ng/L,OR 1.30(95%CI,1.04~1.63);P=0.02]。校正年龄、性别和脑出血部位后,IL-6与脑出血体积相关,并且这种相关性被部位修正(多变量交互,P=0.002);与非脑叶部位[β 5.32(95%CI,3.36~7.28),P<0.001]相比,脑叶出血的相关性更强[β 12.51(95%CI,6.47~18.55),P<0.001]。调整年龄、性别、脑出血量和脑出血部位后,IL-6与血肿周围水肿体积相关[β 1.22(95%CI,0.15~2.29),P=0.03]。治疗组与IL-6水平或预后无关。
最终作者认为,在FAST试验人群中,入院时IL-6水平越高,90天的功能预后越差,ICH和血肿周围水肿体积越大。
来源: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译者:杨中华)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