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氟康唑(fluconazole,FCZ)是一种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具有口服吸收好,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真菌细胞膜必要成分麦角甾醇合成酶(一种CYP450依赖性酶),使麦角甾醇合成受阻,导致细胞膜因通透性增加而严重受损,进而导致细胞溶解和死亡。但对人的CYP450酶作用甚微。对白色念珠菌、小孢子菌、新型隐球菌、毛癣菌属、表皮癣菌及荚膜组织胞浆菌等均有强力抗菌活性。临床主要用于侵袭性念珠菌病、黏膜念珠菌病(包括口咽、食道、慢性皮肤黏膜念珠菌病)、真菌性脑膜炎、肺部真菌感染、腹部感染、泌尿道感染等。
图1 氟康唑分子结构
有口服制剂和静脉制剂,口服吸收良好,且不受食物、抗酸药、H2受体阻滞药的影响。生物利用度高,空腹口服本药约可吸收给药量的90%。单次口服本药100 mg,平均血药峰浓度(Cmax)为4.5~8 mg/L。表观分布容积(Vd)接近于体内水分总量。本药血浆蛋白结合率低(11%~12%),单剂或多剂用药后,可分布进入所有组织或体液,包括脑脊液、唾液、痰液、皮肤等。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约为血浆浓度的60%~80%。本药少量在肝脏代谢。主要自肾排泄,以原形自尿中排出给药量的80%以上。血消除半衰期为27~37小时,肾功能减退时明显延长。
可应用于念珠菌病(念珠菌血症、骨髓炎、腹腔感染、尿路感染、阴道病、食道念珠菌病等)、肺部隐球菌病、隐球菌脑膜炎巩固期维持期、球孢子菌病、芽生菌病、皮肤利什曼病、头癣治疗。还应用于念珠菌病高危患者的预防。
一般治疗剂量为6~12 mg/kg,每日一次。小于或等于2周的早产儿,剂量可按年长儿童给药,但应每72小时1次。
预防量为3~6 mg/kg,每日一次。
大部分念珠菌对氟康唑敏感,需要注意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天然耐药,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对氟康唑耐药率有所增加。 在1997-2005年从40个国家收集的90,000株白色假丝酵母菌中,仅1.5%的菌株对氟康唑耐药。一项我国ICU患者调查结果显示,白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为9.6%,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9.3%、6.0%、4.0%。
临床折点和流行病学界值,参照CLSI M59(2018)、M60(2017)文 件:
图2 氟康唑对念珠菌的敏感性的临床折点和流行病学界值
1. 常见消化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等。
2. 过敏反应:可表现为皮疹,偶可发生严重的剥脱性皮炎(常伴随肝功能损害)、渗出性多形红斑。
3. 肝毒性:治疗过程中可发生轻度一过性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偶可出现肝毒性症状,尤其易发生于有严重基础疾病(如艾滋病和癌症)患者。
4. 可见头痛、头昏。
5. 某些患者,尤其有严重基础疾病(如艾滋病和癌症)患者,可能出现肾功能异常。
6. 偶可发生周围血象一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血液学检查指标改变,尤其易发生于有严重基础疾病(如艾滋病和癌症)患者。
7. 长期使用可出现脱发和唇皲裂。
诱导肝CYP酶的药物(如利福平、利福布汀、苯妥英、卡马西平和苯巴比妥)可加速唑类药物的代谢。与唑类合用时可使CYP代谢的其他药物的血清浓度和毒性增加,包括HIV蛋白酶抑制剂、华法林、部分降糖药、奎尼丁、钙通道阻滞剂、他克莫司、西罗莫司和环孢素等。
作者:陈雄斌
审阅:刘淑平
编辑:刘琳琳
本文转发自BCH儿童感染
点点分享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