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关于莫西沙星,至少需要知道这5点!

2021-02-02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非原创

莫西沙星是临床常用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细菌拓扑异构酶II)的活性,阻止细菌DNA的复制,发挥抗菌作用。关于莫西沙星,你至少需要知道以下五点。

一、医保情况

莫西沙星口服常释剂型、莫西沙星注射剂、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剂有区别,见下表。

同为下呼吸道感染和社区获得性肺炎,同为注射剂,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剂不需要有明确药敏试验证据。

微信图片_20210202111427.png

需要提醒的是:

医生在处方氟喹诺酮类药物时,一要考虑药品说明书适应证,二要考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三要考虑医保情况。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

对于急性细菌性鼻窦炎、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纯性尿路感染和急性非复杂性膀胱炎,只有在没有其他治疗选择的情况下,才可使用氟喹诺酮类(口服或注射)。

二、与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吉米沙星的区别

1. 呼吸喹诺酮

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吉米沙星对呼吸道常见致病菌(肺炎链球、流感嗜血杆菌等)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因此又被称为呼吸喹诺酮。

温馨提示:左氧氟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活性。

2. 腹腔感染

引起腹腔感染的病原菌多源于肠道,通常为肠杆菌科细菌、肠球菌和拟杆菌属等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莫西沙星可单药用于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腹腔感染。因为对肠球菌和厌氧菌的作用差,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需要与甲硝唑联合使用。

3. 泌尿系统感染

左氧氟沙星80%原型药从尿中排泄,环丙沙星41%原型药从尿中排泄,吉米沙星39%原型药从尿中排泄,莫西沙星20%原型药从尿中排泄。

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被批准用于泌尿系统感染,吉米沙星和莫西沙星不用于泌尿系统感染。

三、用法用量和疗程

莫西沙星属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而且半衰期长达12小时,一日1次,一次400mg,可前、餐中、餐后。

莫西沙星可引起QT间期延长,而且与血药浓度有关,静脉滴注时间不少于90分钟!

医生(药师)应告知患者:

严格按照医嘱完成整个疗程,否则可能会降低疗效、增加细菌耐药性,未来将不能使用莫西沙星或其他抗菌药进行治疗

微信图片_20210202111429.png

四、不良反应

1. 正常活动可诱发的不良反应

莫西沙星可引起肌腱炎和肌腱断裂,最常发生在跟腱,患者用药期间应避免剧烈运动。

微信图片_20210202111432.png

2. 可预防的不良反应

莫西沙星有光敏毒性,患者用药期间应避免阳光直晒。

微信图片_20210202111435.png

3. 需要干预的不良反应

莫西沙星可引起血糖紊乱,糖尿病患者应密切监测血糖水平,特别是正在服用磺酰脲类降糖药的患者。

微信图片_20210202111437.png

五、相互作用

1. 避免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合用

喹诺酮类药物和非留体类抗炎药(布洛芬、吲哚美辛、双氯芬酸等)合用,可能会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引发抽搐的风险。

2. 与含金属阳离子的药物至少间隔4小时

镁、铝、锌、铁等阳离子可与莫西沙星发生络合反应,显著降低莫西沙星的吸收。含有金属阳离子的药物应在口服莫西沙星8小时前或至少4小时后使用。

3. 服用莫西沙星期间应避免饮酒

莫西沙星有明确的心脏毒性,可延长QT间期(特别是女性患者),并可导致严重心律失常,乙醇可能加重莫西沙星的心脏毒性。

本文首发于药评中心公众号

作者:Gcplive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