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王琮教授谈:构建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全周期康复管理体系丨粉红十月,“津”心守护

2025-10-31作者:论坛报岳岳资讯
原创

每年十月是国际“乳腺癌防治月”,旨在全球范围内呼吁社会关注乳腺癌,普及“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科学理念。在中国,乳腺癌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对女性健康及公共卫生体系构成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加强乳腺癌防治知识科普,展示我国前沿诊疗进展,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现实紧迫性。


值此“国际乳腺癌防治月”之际,中国医学论坛报特别携手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特别推出“粉红十月·‘津’心守护——探索乳腺癌诊疗天肿经验”主题活动!


本期,我们荣幸邀请到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康复医学科王琮教授进行访谈,系统阐述了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规范化干预与康复管理体系。访谈精粹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WechatIMG7859.jpg



访谈精粹


淋巴水肿的早期识别与干预


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并发症。王琮教授指出,淋巴系统在人体内扮演着独特的生理角色,是一个精密的运输网络,承担着组织间液回流的重要功能。"淋巴系统不仅负责回流液体,还运输大量蛋白质、脂质颗粒和免疫细胞,这一功能对维持机体健康至关重要。"

早期识别是淋巴水肿管理的关键环节。王琮教授表示,淋巴水肿的早期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肢的沉重感和胀痛,这种不适感在日间活动后尤为明显。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淋巴系统具有较强的代偿能力,症状可能在术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呈隐匿性进展。"临床观察发现,淋巴水肿的症状可能在术后任何时期出现,部分患者甚至可能在术后三到五年才出现明显症状。"

针对淋巴水肿的病理进展,王琮教授进一步说明:"如果未能及时干预,淋巴水肿后期会发生脂质重塑和纤维化,大量脂肪堆积会严重影响淋巴管的建立和疏通。"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避免病情进展至重度阶段,显著降低治疗难度。通过专业的手法引流等技术,能够有效改善淋巴循环功能,阻断从急性水肿向慢性纤维化阶段的转化。同时,早期干预还能显著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延缓疾病进展,为后续治疗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系统性预防与康复管理

在术后康复期间,患者可通过日常简单有效的行为和锻炼方法主动预防或延缓淋巴水肿的发生。王教授介绍,天肿康复医学科已推出涵盖头颈部、上肢和下肢淋巴水肿的自行手法引流教程,这些教程针对不同部位的特点制定了相应的操作规范。并强调,自行手法引流是预防淋巴水肿的重要手段之一,需要患者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除了手法引流外,肢体功能锻炼也是不可或缺的预防措施。王教授解释说:"通过规律性的肌肉收缩,能够对淋巴管产生良性压力,有效促进淋巴回流。"建议患者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循序渐进地开展康复训练。

在日常生活中,王教授提出三点具体建议以预防淋巴水肿:"首先,要避免患肢拎重物;其次,尽量不要压迫患侧肢体;第三,避免蚊虫叮咬。"这些措施看似简单,但能显著降低淋巴水肿的发生风险。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任何形式的皮肤损伤,因为这些都可能成为诱发淋巴水肿的因素。

构建三级诊疗网络体系

王教授认为,淋巴水肿的干预需要构建完善的三级诊疗网络。在三级甲等医院层面,患者入院后首先接受标准的抗肿瘤治疗,包括必要的手术治疗。术后,医疗团队会综合评估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肿瘤分期、后续是否需要放疗或化疗等抗肿瘤治疗,以及手术的具体方式(如淋巴结清扫范围、手术术式等),从而科学评估患者发生淋巴水肿的个体化风险。

在完成初步评估后,医疗团队会针对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宣教。王教授指出:"若早期发生轻度淋巴水肿,患者可通过自我手法引流进行干预;若发展至Ⅱ期及以上,则需要及时进行专业康复治疗。"并特别强调,当患者完成所有抗肿瘤治疗回归社区后,持续的监测和随访显得尤为重要。这包括定期测量臂围和胸围等指标,建议每月进行一次系统评估,同时持续开展健康宣教和肢体锻炼指导。

对于在社区随访中发现进展至Ⅱ期及以上的淋巴水肿患者,王教授表示需要及时转诊至专科医院接受规范化的综合消肿治疗(CDT)。"完整的CDT治疗方案包括专业的手法引流、科学的绷带包扎、细致的皮肤护理,同时还会结合空气波压力治疗、冲击波治疗等特色技术,这些措施能有效促进淋巴管新生,改善组织纤维化程度。"

多学科协作的特色模式

天肿康复科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淋巴水肿管理模式。王琮教授介绍:"我们开设了淋巴水肿特色门诊和免费护理门诊,实现了真正的医护一体化服务。"这种模式确保了外科、康复科、护理团队能够紧密协作,实现从手术治疗到康复管理的无缝衔接。

医院通过设立淋巴水肿特色门诊和免费护理门诊,组建了专业的医护团队共同为患者服务。与此同时,科室还与显微外科建立了绿色转诊通道。王教授说:"通过这个绿色通道,患者可以获得免费的专业咨询,包括精确的臂围测量、个性化的护理指导等服务。"若患者出现I期或Ⅱ期淋巴水肿,可以及时到门诊接受CDT治疗或其他特色治疗。而对于治疗后复发的复杂病例,则可以通过绿色通道寻求显微外科协助,进行淋巴管-血管吻合术(LVA),从而有效改善淋巴水肿状况。

王教授介绍,天肿康复医学科不仅专注于淋巴水肿的专项治疗,还致力于推进乳腺全周期康复体系的建设。在淋巴水肿治疗方面,除了标准的CDT治疗外,还创新性地加入了冲击波治疗技术,包括聚焦性冲击波和发散式冲击波两种模式。王教授表示:"临床实践表明,这些新技术对改善乳腺癌患者淋巴水肿引起的纤维化和促进淋巴管新生都具有良好效果。"

关于乳腺癌全周期康复,王教授指出其主要目的是突破传统康复模式对乳腺癌患者管理的碎片化局限。"许多肿瘤患者需要经历化疗、放疗、手术治疗等多个阶段,而传统的康复服务往往在这个过程中被割裂,难以形成连续性的康复管理,大大影响康复效果。"为此,团队建立了肿瘤全周期康复模式,"比如在乳腺癌康复中,我们经常遇到患者因术后肢体功能障碍而无法及时进行放射治疗的情况。这时,康复科就能及时介入,帮助患者快速恢复肢体功能,重建肩关节活动能力,使其能够尽早完成放疗定位,顺利进入下一个治疗阶段。"同时,对于化疗导致的外周神经损伤症状(如手麻、脚麻等),也可以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同步进行康复干预,真正实现肿瘤治疗与康复管理的一体化。


通过系统化的淋巴水肿管理体系和创新的全周期康复模式,天肿康复科为乳腺癌患者提供了从疾病治疗到功能康复的无缝衔接服务。这种全方位的管理模式不仅帮助患者更好地回归正常生活,也显著提升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体现了现代医学对患者全人、全程、全方位照护的理念。


专家简介


王琮 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康复医学科负责人

天津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候任主任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肿瘤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天津市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康复与调控专业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抗癌协会中西医结合肿瘤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天津市医疗健康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营养专家协作委员







fa816d7629223a94412b4622cf579104.jpgfa816d7629223a94412b4622cf579104.jpg

10月27-31日

5db34748126d57bff1c8e4842ee637d7.gif

请持续关注

中国医学论坛报今日肿瘤

微信公众号、视频号

及壹生APP活动专区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