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发生在中老年人群,但目前胃癌发病人群出现年轻化趋势。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约占全世界的50%,胃癌是我国最为严重的疾病负担之一。晚期胃癌以系统性全身治疗为主,针对特定人群进行靶向治疗是精准治疗、提高胃癌患者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靶向治疗,也称为分子靶向治疗,指抗肿瘤药物通过与相对应靶点进行结合,干扰信号通路的传导,从而达到抑制肿瘤发展及转移的治疗目的。
简单来讲,可将靶向药物和相应靶点形象比喻为钥匙和锁的关系,针对特定靶点的药物就好比钥匙,只有这把“钥匙”刚好和靶点匹配,才能将这个“锁”打开。
所以,并不是所有的胃癌患者都可以进行靶向治疗,在进行靶向治疗前通常需要先进行靶点检测,明确存在相关靶点后才能进行精准靶向治疗。目前,临床上针对胃癌治疗的靶点主要有HER2、VEGF、PD-1/PD-L1和Claudin18.2等。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属于原癌基因。全球范围内胃癌患者中HER2阳性的比例为7.3%~20.2%,中国为12%~13%。通常出现在年龄偏大、男性、Lauren肠型、肿瘤位于胃部上 1/3 的胃癌患者中。将免疫组化检测3+(>10%的肿瘤细胞中出现强烈的完整的细胞膜染)或免疫组化检测2+/荧光原位杂交扩增(HER2/CEP17比值≥2)判定为 HER2阳性。
胃癌抗HER2的靶向药主要有3大类:
一类是大分子的抗体,如曲妥珠单抗。ToGA研究数据显示,曲妥珠单抗可以显著提高HER2阳性胃癌患者的生存期,被CSCO指南推荐用于HER2阳性胃癌的一线治疗;
第二类是针对HER2的小分子TKI,如拉帕替尼。TyTAn研究显示,拉帕替尼联合紫杉醇较紫杉醇单药二线治疗HER2阳性的胃癌患者效果好;
第三类是抗体偶联(ADC)药物,如TDM-1(恩美曲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DS-8201(T-DXd)和RC-48(维迪西妥单抗)等,目前主要用于HER2阳性胃癌的三线治疗。
VEGF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能够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并能提高血管通透性。通常来讲绝大多数实体肿瘤都表现为富血供,所以理论上讲大部分肿瘤都可以通过抗VEGF治疗获益。
胃癌抗VEGF靶向治疗主要包括2种:
一种是大分子抗体,如雷莫芦单抗,可阻断VEGF配体和受体的结合,是作用于VEGFR-2的新型抗体药物;
另一种针对VEGFR的小分子TKI,如阿帕替尼,可竞争性结合细胞内酪氨酸 ATP 结合位点,进而阻断信号通路的传导。目前抗VEGF药物主要用于胃癌的二三线治疗。
PD-1是程序性死亡受体1,主要表达于T细胞表面,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目前多推荐在PD-L1 CPS≥1或TPS≥1%的胃癌患者中应用。但是Checkmate-649等研究也显示,即使PD-L1表达阴性,胃癌患者依然可以通过抗PD-1/PD-L1治疗获益。另外,TMB(肿瘤突变符合)、MSI(微卫星不稳定)等指标也可以作为PD-1/PD-L1抑制剂应用的标志物。
Claudin 18.2(Claudin 18亚型2)由CLDN18基因编码,属于Claudin 蛋白家族,其作用是维持控制细胞间分子交换的紧密连接,起屏障作用,维持细胞内稳态。
Claudin18.2在正常组织中几乎不表达,但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如胃癌(60%~80%)、胰腺癌(50%)食管癌(30%~50%)和肺癌(40%~60%)等,这使得Claudin18.2也成为一个潜在的胃癌治疗靶点。
目前针对Claudin18.2主要有4大类药物:单克隆抗体、ADC药物、双特异性抗体和 CAR-T。已有临床研究数据初步显示,抗Claudin18.2治疗可以使部分胃癌患者获益,但目前仍在临床研究阶段,期待将来能够为胃癌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除此之外,针对EGFR的单抗如帕尼单抗、西妥昔单抗等在胃癌中也有一定的效果。还有MET、FGFR等少见靶点,也可以用于胃癌的靶向治疗。目前,抗HER2治疗仍然是胃癌患者最重要的靶向治疗手段。
PD-1/PD-L1 抑制剂虽然也是针对免疫检查点的靶向药物,但是因其主要是通过调控免疫细胞功能来达到抗肿瘤的效果,一般情况被归为免疫治疗。
综观胃癌的治疗,单纯靶向治疗并不一定能达到特别好的治疗效果,需要根据个体化情况进行靶向、免疫和/或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以期达到最佳疗效。
但是,多种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也将会带来更严重的不良反应。如何尽可能规避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争取得到更优的疗效,是胃癌全程治疗过程中都需要关注的问题。
来源:复旦中山肿瘤防治中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