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扎根临床的消化名家 矢志创新的诗意人生

2021-01-19作者:wy资讯
资讯原创

庚子年六月,华夏大地上已经偃旗息鼓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北京突发,刚刚准备满血复活的帝都,一夜间跌入全国最不受欢迎的城市之首。北京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被提升到二级,位列全国之冠。恰逢居家办公之际,有幸获赠我国消化界前辈张泰昌教授的新作《岁月之痕:一个医生的诗》,得以全面了解他丰富多彩的从医生涯。这本富有人文情怀、图文并茂且充满伉俪情深的诗集,不仅是张教授从事消化疾病诊治逾五十载的自述记录,更是他精彩人生的真实写照。本书通过体裁不同、长短各异的诗词,记载了作者从求学第二军医大学到成为军医、转业后主政宣武医院消化科、远赴日本川崎医科大学进修、年过花甲退而不休发挥余热,直至年逾古稀“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精彩人生中的岁月之痕。潜心拜读之余,不仅为作者毕生扎根临床、矢志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所感动,更是敬佩他的拳拳爱国之心,尤为赞叹他将自己优秀的论文率先投寄给《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以实际行动支持中国科技期刊的壮举。如今,尽管已经年近耄耋,但壮志未酬的他依然精神抖擞地奋战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正如其诗中所言:饱经风霜人已老,医林守望依然。



扎根临床的消化名家


张教授1963年考入第二军医大学,毕业后从医逾五十载,毕生从事消化系统疾患的诊疗,曾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委、《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中华全科医学杂志》等编委。他1978年转业回京,其初衷选择血管而并非消化领域,后服从领导安排投身消化。有诗为证:一门心思搞心脏,跟着名师学问长。安排消化没想到,嘴上不讲心对抗。领导意见反复想,自我安慰不沮丧。日新月异内窥镜,胃肠笃定能做强。操作需要年轻人,困难再大得担当。行行都能出状元,脚踏实地彷徨。20世纪80年代初,他在北京市综合医院中较早开展了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1983年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科进修一年多,跟随张孝骞、陈敏章、陆星华等前辈学习,使其眼界大开,内镜操作技术也明显提高。他对协和由衷地佩服,深有感触地写道:专科自主实验室,临床科研结合。群星璀璨风气正,以院为家论文。各自术业有专攻,所在领域多掌门。协和精神虔诚学,踏实行医为人民。进修回来后,他于1986年开始实施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镜下硬化治疗。为了开拓自己的眼界,他成功通过世界卫生组织的外语考试,经过北京语言学院全日制一年的培训后,于1986年赴日本川崎医科大学进修一年,进修结束后乘日本“鉴真号”按期归国,开始主政消化科的精彩人生。随着宣武医院每年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超过300例,为了更好地集中管理,避免贻误抢救时机,1990年,他在宣武医院创建了京城医院中第一个消化重症监护室,并积极开展通过球囊扩张治疗顽固性贲门失弛缓症。2010年,他就身体力行地带头开展老年人无痛胃肠镜诊疗。以后他带领宣武医院消化科,通过不懈地努力,使得这一市级医院的临床科室喜获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资质。为了助力西部大开发,他还参加由曹泽毅会长亲自带队的中华医学会医疗援助队奔赴青海,以实际行动支援西部。北京非典期间,作为宣武医院抗击非典专家组成员,他夜以继日奋战在抗疫前线。


挚爱出版的学术大家


翻阅本书的照片,就能明显感受到张教授对学术交流和期刊的一往情深,书中扉页上仅有的几幅彩色图片中就刊登了1997年《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第一届编委会的全体合影。在潜心临床工作的同时,张教授非常重视科研活动,不仅争取一切机会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更是一位挚爱学术出版、始终笔耕不辍的优秀作者,并将自己主要的研究成果几乎全部投寄给了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1986年,他的第一篇论著《贲门黏膜撕裂综合征23例临床分析》刊登于《中华消化杂志》。为了在国内交流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的诊疗经验,他将自己的经验与思考写成《反流性食管炎的内镜探讨》一文,投寄给《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后得以发表,这一研究成果入选1995年在香港召开的亚太地区“相关疾病研讨会”进行交流,张教授在会上用英文报告了这篇论文。为了向世界同行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他将该研究整理充实后写成文章投寄给世界著名的学术刊物。1996年,该论文以论著的形式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全文刊出,为国内消化同人添光增彩。除了撰写学术论文,有志于授业解惑的他还主编了多部学术专著。2004年,他与人合作主编的第一本专著《消化系统血管疾病》得以出版;2005年,他主编的《消化系统少见疾病》问世;2007年,主编的《实用大肠肛门病学》付梓。此外,他还参与多种学术指南、共识及规范的起草和编撰,尤其是参与起草了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作为一位学术大家,他也是一位倡导读书、喜爱阅读之人,他在《阅读》中写到:知识来自书本,阅读改变人生。循序渐进其中,潜心陶冶性情。气质有赖学问,儒雅得益修行。诗礼之家重传承,营造墨香环境。


惺惺相惜的同道深情


在笔者的记忆中,张教授在公共场合是一位不苟言笑的谦谦君子,在他身上严谨求实的学者之风明显多于活泼幽默的江湖之情。但阅读本书时,能明显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他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行事风格和对惺惺相惜同道们的一往情深。作者尤其提到了1997年成立的首都医科大学消化疾病临床研究协作组,这个以北京友谊医院于中麟教授为发起人的协作组,当时的成员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及北京市所属的诸多医院消化内科。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民间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吸引了中央在京的多所著名医院的同道参加,已经成为北京地区学术研究和情感交流的重要平台。每年迎春之时,例行举办的“北京消化老中青聚会”是学术交流、增进友情的良好契机,已经成为老友们最期待和心仪的活动,感谢张教授在书中选用了多幅珍贵的照片记载了其历史变迁。张教授虽不善言辞,但其尊师重道的实际行动在北京有口皆碑。在首都消化同人恭贺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原主任委员、《中华消化内镜杂志》原总编辑于中麟教授从医五十年的聚会上,他以诗作表达了自己对前辈的深情厚谊:悬壶济世五十载,杏林耕耘如海。潜心钻研内窥镜,一代大师展风采。开拓进取不言倦,门前弟子多人才。见先生精气神,天高秋菊花盛开。当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刘新光教授不幸羽化西去之际,他满怀深情地写下缅怀良师益友的诗文《新光》:惊闻新光西行,历历在目身影。同代领军佼佼者,学者风范盛名。大仁心后辈,弟子传承科室。痛失好友夜难寐,酒对天祭英灵。


矢志创新的诗意人生


平心而论,尽管书中有不少作品在韵律上难以符合古典诗词的标准,只能称为顺口溜,但窃以为,作为一位学医出身的临床消化科医生,一位自学成才的“诗人”,作者在诗词方面的造诣早已秀出班行。仅本书中作者使用的词牌名就不胜枚举,如浪淘沙、如梦令、沁园春、清平乐、、临江仙、鹧鸪天、蝶恋花、满庭芳、南乡子、唐多令、望江南、诉衷情等,其中不少连自诩文学修养不错的笔者都前所未闻,令自己汗颜。回首作者充满诗意的人生之旅,诗集中不仅记录了其挚临床的严谨求实之风,浪迹天涯的学术交流之旅,尊师重道的平凡日常实践,也记载下他与业界同人守望相助的惺惺相惜,与爱妻从青丝到华发的伉俪情深。依笔者愚见,张教授不仅学风严谨,而且对各种资料的保存和收集的心细如发也令人叹为观止。这本诗集中不仅史料翔实,而且不乏难得一见的珍贵历史照片。不仅是作者个人从医之路及其多彩人生的真实记录,而且有助于专科学会和学术期刊发展历史的研究。在他大学二年级风华正茂之时,尚未知天命的父亲就因为肺心病而驾鹤西去,为此他立下成为名医的鸿鹄之志:慈祥温厚如山爱,含辛茹苦似海情。殷殷嘱托牢牢记,为良医苍生。经过军旅的历练之后转业之际,他的心情难以平静:披荆斩棘十一,坎坷深浅脚印。军旗映照红十字,始终激励年轻心。医院情怀深深藏,难忘长海学术誓做名医虽是,挥之不去到如今。为了激励年轻医生爱岗敬业的精神,他依照唐代文学家刘禹锡《陋室》的格律写下《行铭》:医不在大,特长名。不在多,对症则灵。斯是医生,业精心。虽不苟言笑,必认真倾听。临床路径,当慎思笃行。诊疗择优选,告知情。拒红包之扰心,纠纷之劳形。努力疑难,潜心学技能。警示语:如履薄冰!

 

烈士暮年仍壮心不已


纵观全书,张教授一直用自己的诗词来记述他烈士暮年的壮心不已。2004年,年满花甲的他即将从宣武医院光荣退休,为此写下《猴年有感》:花甲忽至弹指间,未曾歇脚已到站。坎坷征途只顾跑,求索没顾路艰难。忙碌早忘添华发,依稀梦里童年。对黄昏无奈,壮心夕阳谱新篇。2006年,壮志未酬的他又受聘到北京市一家二级医院担任消化科主任,开启了退而不休的“第二春”。他写道:身体健康常如意,自强奋进情怀。同心携手贺新禧,发展之中求存在。正是他十余载的倾心付出,使得这家二级医院的年内镜诊疗量突破万例,创造出令同行瞩目的骄人业绩。2014年他年届古稀之时,通过长诗《七十回顾》认真总结了自己的一生,并借《七十抒怀》以表心境:风风雨雨七十,兢兢业业一老牛。杏林耕耘,学海苦游梦轻舟。功名成败远去,岁月青春记忆。感恩今日多精彩,夫妻牵手白头。2017年新春之际,他写到:忆往昔,初心,杏林。爆竹声,晨曦微露,期许殷殷。为总结自己的行医生涯,他写下《自画像》:望触叩听几十,胃肠病痛缘由。内镜操作手未抖,慎思笃行永追求。经年平淡出彩,无奈也曾遇寒流。医林古稀终不悔,真诚患者情依旧。本书收录的最后一首词是作者在2020年4月4日所作的《临江仙·庚子清明节》:神州今日降半旗,悼念抗疫英魂。十时鸣笛声低沉。车流瞬间,满眼垂首人。庚子清明寄哀思,决胜信心提振。告慰在天诸贤君。国殇成激励,民族奋进。字里行间不仅显示出作者廉颇虽老、壮心犹在的坚强意志,也表达了我们必将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坚定信念。


撰写 |  游苏宁(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