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1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综合征,其特征是由胰岛素绝对缺乏引起的高血糖。目前可用的半自动胰岛素给药系统的常规操作仍不够便利,需要制定个体化的胰岛素方案,并且需要参考患者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剂量。相比之下,仿生胰腺设备较为简单高效,仅需根据体重进行初始化剂量设置,其算法能够不断根据用户需求来自动调节胰岛素剂量。
近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发表了一项多中心随机试验的结果,该试验评估了仿生胰腺设备(仅输注胰岛素,不含胰高血糖素)在患有1型糖尿病的成人和6岁及以上的儿童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试验表明,相比标准治疗,使用仿生胰腺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下降幅度更大,血糖达标时间更长。
“相比目前可用的胰岛素输送设备,在所有年龄段患者中,仿生胰腺技术都能够更好管理血糖。这是人工胰腺技术的一大飞跃,能够减少医疗人员和患者在血糖管理上的投入。”主要研究者之一、来自全球顶尖医疗机构妙佑医疗国际(Mayo Clinic)的儿科内分泌学和糖尿病学专家Nelly Mauras教授博士表示。
该项试验在美国16个中心进行,受试者为6岁~79岁、已至少使用1年胰岛素的1型糖尿病患者。326例患者按2:1的比例随机分组,接受输注门冬氨酸胰岛素或利普罗胰岛素的仿生胰腺治疗(219例)或接受标准护理(107例),为期13周。
本次试验主要结局指标是13周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这是衡量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重要指标。关键次要结局指标是通过连续血糖监测评估的血糖水平低于54 mg/dL的时间百分比。
试验结果表明,使用仿生胰腺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从7.9%降低到7.3%,在标准护理对照组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则没有改善(试验前后均为7.7%)。患者连续血糖监测血糖低于54 mg/dL的时间百分比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第13周的HbA1c水平对比
此外,与对照组相比,仿生胰腺组患者血糖水平保持在目标范围内(70 mg/dL~180 mg/dL)的时间百分比高出11%,相当于仿生胰腺组每天血糖达标时间增加2.6小时。这一结果在青少年和成人参与者中是相似的,在研究开始时血糖水平较高的参与者中,仿生胰腺对于血糖控制的改善程度最明显。
▲第13周的主要和次要疗效结局对比
安全性方面,严重低血糖发生率在仿生胰腺组为17.7次/100参与者-年,在标准护理组为10.8次/100参与者-年。两组均未发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总之,在这项覆盖成人和儿童1型糖尿病患者的为期13周的随机试验中,使用仿生胰腺相比标准治疗能够更大幅度地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此外,使用仿生胰腺治疗1型糖尿病展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
来源:医学新视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