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中国最新肥胖地图:京津冀人最胖!天津人腰最粗

2019-11-02作者:论坛报小塔资讯
肥胖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生活好了,“富态”的人就不知不觉多了。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进行的研究显示,2004~2014年,国人肥胖患病率增长了3倍多,腹型肥胖患病率增长了50%多。

2004年时,肥胖患病率为3.3%,腹型肥胖为25.9%,而到2014年,则分别激增为14.0%和31.5%。

研究者还发现,不同地儿肥胖患病率不同,整体来看北方较为流行,其中京津冀大都市区是肥胖重灾区。

以北京为例,北京居民的肥胖患病率是海南居民的6倍(26.6% vs 4.4%)。

就男女而言,京津冀大都市区、黑龙江、新疆的男士肥胖患病率最高,这种分布在女士也一样。

天津的居民们“腰最粗”,女士腹型肥胖患病率率达49.4%,而广西省的女士们仅17.7%;男士腹型肥胖患病率达54.4%,而海南省的男士仅16.5%

新疆、西藏和内蒙古的女士们腰也不细。

640.webp.jpg

注:A:男性肥胖加权患病率;B:女性肥胖加权患病率;C:男性腹型肥胖加权患病率;D:女性腹型肥胖加权患病率

图1 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男性和女性肥胖和腹型肥胖的分布情况

如果以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国家心肺血研究所制定的阈值评估,肥胖患病率为6.3%,腹型肥胖患病率为14.4%。

这远轻于美国的肥胖“灾情”:男士肥胖患病率为35.4%,女士为61.5%。

肥胖是撬动高血压、糖尿病、心力衰竭、癌症等发生的一个“支点”,如果不能有效遏制其广泛流行,就意味着心血管病等慢性病发病率的全面“飘红”。

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吉林斯全球公共卫生学院Penny Gordon-Larsen认为,中国肥胖的流行与城市化进程息息相关,中国糖尿病和高血压患病率的增加背后都有“肥胖”做推手。

她指出,中国儿童肥胖患病率也在不断增加,这些都将对中国社会和医疗系统带来巨大挑战。

Gordon-Larsen强调,肥胖对于亚洲人,尤其是中国人,特别是腹型肥胖对健康“更坏事”。

研究者指出,这项研究显示的肥胖的区域性差异和性别差异提示,应进一步对肥胖流行的环境进行深入研究,以对特定区域和性别进行有的放矢的干预。

我国也极为重视慢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

“健康中国2030”强调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并制定了15项具体行动,以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遏制肥胖等的流行,降低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增长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并使得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水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应用2013~2014年中国慢病和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库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2004年数据,肥胖定义为BMI≥30 kg/m2,腹型肥胖定义为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0 cm;2014年数据,肥胖定义为≥28 kg/m2,腹型肥胖定义为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

来源:

[1] Zhang X, Zhang M, Zhao Z, et al. Geographic variation in prevalence of adult obesity in China: results from the 2013-2014 National Chronic Disease and Risk Factor Surveillance. Ann Intern Med. 29 October 2019.

[2]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总体要求、重大行动及主要指标. 中国循环杂志, 2019, 34: 846-858.

[3] TCTMD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