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在肿瘤治疗之路上,患者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为了帮助一线临床医生以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式向患者传递疾病知识,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壹生资讯-肿瘤频道”特开设“临床三件套之患教跟我学”专栏。本专栏汇集丰富多样的肿瘤科普文章以及易于患者理解的教育内容,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实用的患者教育资源库,促进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携手患者共赴健康之旅。
本期带来李进医生团队整理的化疗后出现这些情况很危险!建议马上去医院!,期待与大家一同学习!
"医生,我化疗后总出虚汗正常吗?"
"腹泻好几天了,需要去医院开点药吗?"
这是我们肿瘤科医生最常接到的咨询,也是许多患者朋友出院后常会纠结的问题。
众所周知,化疗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人体正常细胞,属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让身体暂时“元气大伤”。居家休养时,有些症状看似普通,实则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今天我们就来盘点化疗后最危险的5种情况。
原因:化疗后出现严重骨髓抑制(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机体抵抗力减弱导致各种病原体入侵引起的发热,主要有粒细胞缺乏性发热和感染性发热,两者往往是同时出现的。
发病率:通常与化疗的强度、敏感程度有关。有数据统计显示:接受铂类/蒽环类化疗、高强度联合化疗或对化疗高度敏感的实体瘤,化疗后引起3级以上骨髓抑制的发生率高达50%~80%。而由于骨髓抑制、免疫功能低下,约30%~50%的患者会出现发热,其中感染性发热及粒细胞缺乏性发热占绝大多数。
危险因素:由于粒细胞等免疫细胞缺乏、机体抵抗力极其低下,感染进展可能十分迅速,甚至有可能发展为脓毒症甚至感染性休克等,可能危及生命。
治疗建议:如果在化疗后出现发热,特别是难以纠正的反复持续性发热(不要以发热的温度高低来判定病情,很多肿瘤患者发热温度不会太高),要尽快到医院就诊,进行血常规检查明确粒细胞缺乏情况;根据医生建议进行病原学检查(如留取痰液、粪便等标本进行培养),并及时使用升白药、抗生素等治疗。
原因:化疗导致消化道黏膜损伤、出现消化道毒性,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下降等,重度一般是指3级以上的消化道毒性反应。
发病率:发生率与化疗药的品种、化疗方案、个体因素等密切相关。数据显示:在接受高致吐风险的化疗时(如铂类化疗方案),恶心呕吐的发生率高达90%以上,中度致吐风险的化疗也有30%以上的致吐率,3级以上严重恶心呕吐发生率约为10%~20%;化疗导致的腹泻总体发生率在30%左右,其中伊立替康是可以导致严重腹泻的化疗药物之一,腹泻发生率高达80%~90%,3级以上腹泻发生率约10%~20%。
危险因素:严重的呕吐腹泻可以导致身体快速地脱水、电解质紊乱,长时间无法正常进食影响营养状态,身体代谢及内环境失衡,进而影响到各脏器功能,甚至可能引发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治疗建议:对于化疗后出现严重的呕吐、腹泻,特别是在使用止吐、止泻的药物后仍无法缓解的情况下,要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诊疗。
原因:化疗药物(如博来霉素、甲氨蝶呤等)导致的肺毒性(肺纤维化)、蒽环类化疗药(多柔比星等)导致的心脏毒性(心功能下降)、免疫低下导致的肺部感染、心包/胸腔积液等。
发病率:与化疗药种类、肿瘤类型个体因素等相关,对于使用高肺/心脏毒性化疗药、肺部肿瘤、年老、基础心肺疾病患者,数据显示呼吸困难发生率约在10%~30%之间。
危险因素:严重呼吸困难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随病情进展可能发展为呼吸窘迫、导致身体缺氧,甚至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等。
治疗建议:如果在化疗后出现胸闷气紧、呼吸困难等情况,特别是与化疗前发生明显变化的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查、明确病因,尽早开展针对性治疗。
原因:化疗后精神状态变差,主要表现为疲劳乏力、焦虑抑郁甚至嗜睡昏迷等。原因包括化疗或疾病导致的身体不适、心理压力、化疗神经损伤等有关。
发病率:化疗后精神状态变差是一种复杂而常见的情况,总体发病率在30%~70%之间,一般来说程度较轻且可控,极度虚弱、嗜睡甚至昏迷的情况并不常见。
危险因素:极度虚弱疲劳、意识模糊、嗜睡甚至昏迷等情况是比较危险的,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身体机能不可逆的损伤。
治疗建议:如果在化疗后出现精神状态极度变差,并且无法缓解的情况,要马上就医,这可能与化疗导致的重度神经损伤有关,也有可能与病情进展等有关,有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诊疗。
原因:化疗后骨髓抑制导致血小板减少,或化疗药损伤血管内皮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出现大出血的情况。
发病率:有数据显示,实体瘤患者化疗后大出血发生率较低,可能在1%~5%左右;而对于一些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急性白血病等,患者本身的凝血功能就有问题,再加上化疗后血小板严重减少,大出血的发生率较高,可达5%-10%。
危险因素:包括肿瘤破裂大出血、消化道大出血、颅内出血、尿血等,可能导致患者失血性休克、昏迷、甚至死亡。
治疗建议:对于化疗后出现任何情况的出血,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检查,明确出血灶及相关风险,看情况进行止血药物治疗或者外科急救。
文末小结:以上这些,仅仅是化疗后的一些常见需要就医的情况,化疗后还可能会出现一些例如黄疸、肾衰等脏器功能损害的情况,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总之,化疗后出现自己无法处理的症状,千万别因“怕麻烦”或“再观察看看”耽误救治!现代医学已有很多支持治疗手段:升白针护免疫、止吐药控反应、营养支持强体质。如果不方便线下就诊,也可以及时线上问诊医生。
记住:及时就医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对生命负责。
来源:李进医生团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