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2025年5月30日-6月3日,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于美国芝加哥召开。ASCO年会是全球规模最大、最具权威的临床肿瘤学会议之一,国际顶尖专家齐聚一堂,分享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内容涵盖各种肿瘤的治疗以及相关技术和基础研究等内容。本届年会的主题为“推动知识转化为行动:构建更美好的未来(Driving Knowledge to Action: Building a Better Future)”。
针对大会的海量学术内容,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王维虎教授团队开辟【“放”眼看前沿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25年ASCO会后会系列报道】专栏,“国家队”优选放疗相关研究,带您一起掌握放疗领域最新进展,更好指导临床实践。本篇为专栏中的第四篇,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铁剑、李小凡教授带队领学。
本期目录
01:法国多中心、随机SHARE研究的早期结果:比较绝经后早期低风险乳腺癌患者全乳照射与部分乳腺照射的毒性反应和美容效果
02: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的三阴性或HR阴性/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豁免乳腺手术可行性的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EBCS)
03: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患者接受放疗联合抗体偶联药物治疗的放射性脑坏死风险:一项荟萃分析
04: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高危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Ⅲ期、随机、双盲ENGOT-cx11/GOG-3047/KEYNOTE-A18研究的最终分析结果
05:卡度尼利单抗联合化疗序贯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一项多中心、单臂、Ⅱ期研究
研究标题:法国多中心、随机SHARE研究的早期结果:比较绝经后早期低风险乳腺癌患者全乳照射与部分乳腺照射的毒性反应和美容效果
摘要号:514 Rapid Oral Abstract Session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报告绝经后pT1N0M0单灶浸润性女性乳腺癌患者接受部分乳腺照射(APBI)的毒副反应和美容效果。
研究方法:SHARE研究是一项随机、非劣效性、多中心研究,旨在比较APBI与全乳照射(WBI)的局部控制效果。纳入>50岁,接受保乳术且切缘≥2 mm,术中瘤床放置至少4~5个标记的绝经后女性。患者随机分配至接受WBI(50 Gy/25 f±16 Gy,或40 Gy/15 f,或42.5 Gy/16 f,每日一次)或APBI(38.5 Gy/10 f或40 Gy/10 f,每日两次)。主要终点是局部复发,次要终点包括≥2级的毒副反应,以及患者和医生评估的美容效果。考虑到竞争风险事件,研究采用Kalbfleisch-Prentice法计算累积发生率,并使用经分层因素校正的Cox模型计算原因别风险比(cs-HR)。
研究结果:共招募了1006例患者(每组503例),中位随访5.8年,共报告28例死亡和11例局部复发事件。APBI组严重毒副反应显著降低(cs-HR=0.74,p=0.001;3年累积发生率:WBI组为45%,APBI组为36%)。仅考虑皮肤相关毒副反应时,APBI组的优势则更显著(cs-HR=0.55,p<0.001;3年累积发生率:WBI组为36%,APBI组为21%)。与之相反,WBI组乳腺的非皮肤毒副反应(如纤维化)更低(cs-HR=2.06,p<0.001)。两组间患者报告的美容效果无显著差异(cs-HR=1.08,p=0.54),医生评估的结果也相似。此外,APBI的肋骨骨折发生率几乎为WBI组的两倍。
研究结论:与全乳照射相比,部分乳腺照射可降低严重毒副反应和皮肤相关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且在美容效果方面无显著差异。然而,全乳照射的乳腺非皮肤毒副反应(主要是乳腺纤维化)更轻。
一句话点评
对于特定的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部分乳腺照射的安全性以及更低的毒副反应。然而,与此研究方案相似的APBI研究NSABP B-39研究却显示APBI组美容效果更差。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每日两次的外照射APBI仍需谨慎。
研究标题:接受新辅助放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的三阴性或HR阴性/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豁免乳腺手术可行性的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EBCS)
摘要号:TPS630 Poster Session
研究目的: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的最新进展显著提高了三阴性乳腺癌(TNBC)和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接受新辅助治疗后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而新辅助放疗的联合可能进一步提高pCR率。本研究旨在探讨对于经真空辅助空芯针活检(VACB)证实经新辅助放化疗后达到pCR的患者,豁免手术是否能在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方面非劣效于标准手术。
研究方法:这项多中心、Ⅱ期临床研究招募了年龄≥18岁、ECOG评分为0~1分、未经治疗的cT1-2N0M0三阴性或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三阴性患者接受TCb方案(白蛋白紫杉醇+卡铂)治疗,可联合帕博利珠单抗;HER2阳性患者接受TCbHP方案(TCb加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治疗。第5周期起加用新辅助放疗(全乳50 Gy/25 f,序贯14 Gy/7 f瘤床加量)。6周期治疗后行MRI评估提示临床完全缓解(cCR)的患者,在超声/立体定位引导下行原发灶VACB(6针,7~10 G),若无残留肿瘤或非典型细胞,即豁免乳腺及腋窝手术。患者后续继续接受相应的免疫治疗或靶向治疗,并在随后5年内每6个月随访一次。
本研究旨在评估,对于经VACB确认达到pCR且豁免乳腺手术的患者,其5年EFS是否非劣效于接受标准乳腺手术且同样达到pCR的患者。次要终点包括乳腺pCR率(bpCR:ypT0)、总生存期、患者报告结局和安全性。基于pCR患者的5年EFS为90.3%,采用单侧检验设计(非劣效界值为5%,检验效能80%,α=0.1),预计需185例患者进入豁免手术组。考虑pCR率为80%及10%的失访率,计划共招募256例患者。本研究正在积极招募患者中。
一句话点评
最新的一项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新辅助化疗±靶向治疗后经VACB证实pCR的早期乳腺癌患者,可豁免乳腺手术。在此基础上增加新辅助放疗可能会进一步提高pCR率,这部分因放疗的加入才达到pCR的患者能否安全豁免手术,我们期待此项研究给出答案。
研究标题: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患者接受放疗联合抗体偶联药物治疗的放射性脑坏死风险:一项荟萃分析
摘要号:1039 Poster Session
研究目的:抗体偶联药物(ADCs),如恩美曲妥珠单抗(T-DM1)和德曲妥珠单抗(T-DXd),可改善HER2阳性合并脑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放射治疗,尤其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仍然是脑转移治疗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然而,ADCs与放疗联合可能会增加症状性放射性脑坏死(SRN)的风险。本荟萃分析旨在评估接受放疗同步抗体偶联药物(C-ADC)或非同步(NC-ADC)治疗脑转移患者的SRN结局。
研究方法:在PubMed、Cochrane数据库以及ASCO、SNO、ESMO和SABCS进行系统性检索。纳入在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患者中比较C-ADC和NC-ADC的随机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研究须报告SRN发生率或相关结局。使用I²统计量评估异质性:0~25%为低度,26%~50%中度,>50%为高度异质性。
研究结果:纳入9项队列研究(n=421)。中位年龄为56.3岁,41.28%的患者既往接受过颅内放疗,其中19.28%接受过SRS,19.58%接受过全脑放疗。C-ADC组的放疗与ADC中位时间间隔为8.75天,NC-ADC组为273.5天。C-ADC组的SRN发生率为19.5%(I²=39.19%),NC-ADC组的SRN发生率为6.9%(I²=51.98%)。C-ADC组的SRN风险显著增加(RR=2.726,P=0.002,I²=0.0%,异质性极低)。
研究结论:放疗同步抗体偶联药物治疗与症状性放射性脑坏死风险的显著增加相关,然而,需权衡该风险增加与潜在预后改善之间的利弊。
一句话点评
在HER2阳性乳腺癌脑转移患者中,抗体偶联药物与放疗的同步使用显著增加放射性脑坏死风险,提示临床需结合患者预后,权衡疗效与毒副反应,治疗时序的优化仍是后续研究的关键方向。
研究标题:帕博利珠单抗联合放化疗治疗高危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Ⅲ期、随机、双盲ENGOT-cx11/GOG-3047/KEYNOTE-A18研究的最终分析结果
摘要号:LBA5504
研究背景:KEYNOTE-A18结果显示,帕博利珠单抗(pembro)联合同步放化疗(CCRT)较CCRT显著提高了高危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患者的OS率和无进展生存(PFS)率。本次报告了该研究最终分析结果。
研究方法:研究纳入新诊断、未经治疗的高危LACC患者(FIGO 2014 ⅠB2-ⅡB期且淋巴结阳性或Ⅲ-ⅣA期任何淋巴结状态),1:1随机分配至pembro+CCRT组(pembro 200 mg,每三周一次,共5周期,随后pembro 400 mg,每6周一次,共15周期)或安慰剂+CCRT组。CCRT方案为顺铂每周方案(40mg/m2,共5周期,可行第6周期)联合外照射放疗,后予以近距离放疗。根据计划类型(IMRT或VMAT对非IMRT或非VMAT)、分期(ⅠB2-ⅡB对Ⅲ-ⅣA)及计划总放疗剂量(等效剂量<70 Gy对≥70 Gy)进行分层。主要研究终点为研究者评估的PFS和OS。
研究结果:1060例患者被随机分配至pembro+CCRT组(n=529)或安慰剂+CCRT组(n=531)。中位随访时间为41.9个月。86例患者在疾病进展后接受了免疫治疗,其中64例接受pembro。pembro+CCRT组较安慰剂+CCRT组显著提高了36个月OS率(81.8%对74.4%,HR=0.73)和24个月PFS率(70.6%对59.7%,HR=0.72)。在预先设定的各亚组中,pembro+CCRT的获益一致,包括ⅠB2-ⅡB期且淋巴结阳性的患者(OS:HR=0.92;PFS:HR=0.84)。pembro+CCRT组≥3级毒副反应发生率为69.5%,安慰剂+CCRT组为61.5%。
研究结论:中位随访时间延长12个月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在高危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持续显示出OS和PFS的获益,且安全性可控。
一句话点评
高危局部晚期宫颈癌,特别是局部分期Ⅲ-ⅣA期的患者,在同步放化疗的基础上,联合免疫治疗的长期获益得到了进一步证实,但ⅠB2-ⅡB期且淋巴结阳性的亚组获益相对有限,联合免疫治疗需要谨慎。
研究标题:卡度尼利单抗联合化疗序贯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一项多中心、单臂、Ⅱ期研究
摘要号:Poster 5530
研究背景:CxII研究和INTERLACE研究显示,短程周方案诱导化疗后序贯同步放化疗(CCRT)可改善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患者的生存。本研究旨在评估卡度尼利单抗联合诱导化疗序贯CCRT治疗LACC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纳入标准:年龄≥18岁、新诊断的ⅠB3-ⅣA期(FIGO 2018分期)、组织学证实的宫颈癌患者,ECOG评分为0或1分。患者接受2周期卡度尼利单抗(10 mg/kg)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260 mg/m²)和顺铂(75 mg/m²)方案的诱导治疗,随后进行CCRT。主要研究终点为诱导治疗完成后2周评估的ORR,次要研究终点为PFS期和OS期。
研究结果:研究共入组29例患者,中位年龄58岁,ECOG评分均为1分。其中26例为鳞癌,3例为腺癌。FIGO分期包括Ⅱ期9例(31.0%)、Ⅲ期18例(62.1%)和ⅣA期2例(6.9%)。截至2025年1月19日,26例患者完成了CCRT。中位PFS期和OS期尚未达到。诱导治疗后2周,ORR为93.1%(27例部分缓解),2例疾病稳定。13例患者在CCRT后3个月进行了评估,均达到CR(100%)。10.3%(3/29)的患者出现了3~4级毒副反应,包括诱导治疗期间的白细胞减少(n=2)和原发性肾上腺功能不全(n=1)。
研究结论:卡度尼利单抗联合化疗作为诱导治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且毒副反应可控。本研究结果显示出诱导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后序贯放化疗具有潜力,后续随访结果值得关注。
一句话点评
卡度尼利单抗作为一种PD-1/CTLA4的双特异性抗体,在局部晚期宫颈癌中继同步放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的探索后,又开展了与化疗联合作为诱导治疗的研究,体现了一定的快速缩瘤效果,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更需要前瞻3期研究的证实。
领衔专家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铁剑 李小凡
校译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向奕蓉 袁一迪
翻译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彭雨硕 李丽娟
通讯员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滕悦
博士、博士后导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放疗科主任
主编《中国原发性肝细胞癌放射治疗指南》
主编《消化、头颈、胸部肿瘤放疗规范和靶区定义》系列丛书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 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肿瘤治疗医师分会肝癌放疗学组 组长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 全国委员
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肝癌放疗学组 副组长
北京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 候任主任委员
北京医师协会放射治疗专科医师(技师)分会 副会长
北京癌症防治学会消化道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在《癌细胞》(Cancer Cell)、《美国医学会·外科学》(JAMA Surgery)、《肝病学》(Hepatology)等发表论文100余篇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肿瘤的规范化诊治,个体化放疗及多学科综合治疗等。科室以“团结创新,至仁至精”为科训,通过具体项目带领全科进步,借助规范提升临床和科研水平,并努力实现肿瘤领域引领和示范作用。团队年收治新患者约5000例,正在进行的临床试验50余项,在研各类课题24项,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外科学》(JAMA Surgery)、《柳叶刀·肿瘤学》(Lancet Oncol)、《肝病学》(Hepatology)、《国际放射肿瘤学·生物学·物理学杂志》(IJROBP)、《放射治疗学及肿瘤学》(Radiother Oncol)等期刊上发表科学论文多篇,并主编了《恶性肿瘤放疗规范和靶区定义》系列丛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