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猝死的人为什么看起来更健康?

2018-03-02作者:论坛报心血管资讯
其他心血管疾病

2016年1月2日,《东方网》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武昌职业学院一名19岁的大学生,参加体能测试千米跑,快到终点时突然倒地,送往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而且该学生还是班上的体育委员

2016年新年伊始就发生了这样的悲剧:青岛一名21岁的大学生,跨年夜在网吧内玩通宵,发生猝死

2015年12月5日,深圳马拉松赛上,一名33岁的男子在距半程终点400米处突然倒地身亡。这不是马拉松赛场上第一个死亡的案例。有关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2015年,全国各地举办的马拉松比赛107场,10名跑者猝死,9人为20岁~40岁的青壮年,7人临近半程终点倒下。

在这些猝死悲剧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人都是青壮年,这些人原本应该是健康的,甚至还有体育健将,为何猝死的人看起来都是健康人

什么叫猝死?

我们看看法医学对猝死的定义,就能理解为何猝死的人看起来都是健康的。法医学对猝死的定位为:貌似健康者,因内在疾病发作或恶化而发生的急骤死亡。猝死要符合几个特点:首先是死亡急剧性,在24小时内发生死亡,超过24小时发生的死亡为一般性疾病死亡;其次是意外性;最后是疾病的潜在性。

如何理解猝死概念中的"貌似健康者"?

所谓的貌似健康,其实就是不健康,只不过这种不健康隐藏在"健康"的表象下。俗话说"人吃五谷杂粮怎能不生病"有些疾病早期或发病过程中症状不明显或根本没有任何不适表现,但身体却处于生病的状态,这种病态长期潜伏,悄悄地损害机体,一旦某个促发点到来,疾病就像洪水猛兽一样突然来袭,就会出现骤然病发,再加上来不及救治,猝死就发生了。

猝死能发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不仅仅是体育锻炼时,还有公共娱乐场所、工作时、睡眠时......

导致猝死的原因有哪些?

在针对猝死的原因分析中,最根本的原因是内在疾病。成人猝死第一位的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约占80%~90%,医学上称之为心源性猝死。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而呼吸、内分泌、消化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较少。

猝死多发生于40~70岁,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加危险性也逐渐加大,高血压、冠心病、隐匿性肾炎、迁延性肝炎、肝硬化、糖尿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甚至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暴饮暴食、过度劳累、精神高度紧张、情绪剧烈的波动、大量饮酒、吸烟等都可能会引起猝死。

猝死发生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由于猝死很大程度上源于心血管系统疾病,所以当我们周边的人出现猝死后,第一件事就是拨打"120"或"999"急救。心源性猝死的最常见原因是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其中以室性心动过速、室颤、高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最常见。了解了猝死的常见疾病,在等待急救车到来的过程中,对猝死者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或许能有挽回的生命的希望。因为室颤与房颤不同,室颤是心室肌失去机械收缩功能,导致心脏无法把血液排出到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如果无法在4~6分钟的黄金时间内进行有效抢救,是非常危险的事。

猝死要如何预防?

1 对于容易发生猝死的高危人群(易引发猝死的患病人群),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或两次以上的体检,以便掌握自身的健康状态,有针对性地治疗疾病,预防猝死发生。

2 如果身体发生不适,请及时就医,以免诱发猝死。

3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劳逸结合,避免情绪过于激动,避免精神过度紧张,以缓解心血管的方面的压力。

4尽量避免剧烈的体育活动,或在体育活动前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特别是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不要勉强进行运动。运动要符合自身的特点和适应能力。

5调整饮食结构、整理心情、戒烟限酒,以免诱发猝死。

作者:靳婷

来源:心脏联盟集团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