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生大学

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本项目是由壹生提供的专业性学术分享,仅面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我们将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仅用于资格认证,不会用于其他用途。壹生作为平台及平台数据的运营者和负责方,负责平台和本专区及用户相关信息搜集和使用的合规和保护。
本协议书仅为了向您说明个人相关信息处理目的,向您单独征求的同意,您已签署的壹生平台《壹生用户服务协议》和《壹生隐私政策》,详见链接:
壹生用户服务协议:
https://apps.medtrib.cn/html/serviceAgreement.html
壹生隐私政策:
https://apps.medtrib.cn/html/p.html
如果您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且点击了“同意”,表明您作为壹生的注册用户已授权壹生平台收集您是否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的信息,可以使用本项服务。
如果您不是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或不同意本说明,请勿点击“同意”,因为本项服务仅面向医疗卫生人士,以及专业性、合规性要求等因素,您将无法使用本项服务。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知情同意书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工作人员正在审核中,
请您耐心等待
审核未通过
重新提交
完善信息
{{ item.question }}
确定
收集问题
{{ item.question }}
确定
您已通过HCP身份认证和信息审核
(
5
s)

肿瘤病理报告到底怎么看?丨答患者问

2025-10-01作者:论坛报岳岳资讯
非原创
答患者问

“医生,这个报告单到底什么意思?”

“化疗期间能不能吃补品?”
“放疗后皮肤痒怎么办?”
……

门诊、病房、线上,患者和家属的提问往往来得突然而具体,却直指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为此,“壹生资讯-肿瘤频道”推出全新微专栏《肿瘤三分钟——答患者问》。每期用约3分钟可读完的篇幅,聚焦1个高频真实提问,给出循证、易懂、可操作的回答。

本期带来上海新华医院整理的科普患教文章,解答“肿瘤病理报告到底怎么看?”。

三分钟,让困惑少一点,让沟通顺畅一点,让医患携手向前迈一步。


刚刚拿到病理报告的那一刻,很多人的心情都是七上八下的。纸上密密麻麻的文字,似懂非懂的诊断名词,既想弄明白,又怕看到不好的消息。


别担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锁病理报告中的“隐藏剧情”,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带你一步步看懂它。


病理报告单的“三大板块


基本信息——报告单的“身份证”


这部分包含您的姓名、性别、年龄、门诊/住院号、送检日期,以及每份病理报告独有的病理号。病理号是识别您报告的可靠标识,可确保信息准确、不会错拿。


大体及镜下所见——记录标本“长相”


“大体”包括送检组织的大小、颜色、形状、质地和切面等外观特征,而“镜下所见”指组织经固定包埋、切片染色后,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特征。


病理诊断——疾病“标签”


这是报告中最关键的部分。病理医生根据镜下形态学、免疫组化/分子检测结果,结合临床病史、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并得出结论。病理诊断主要告知疾病性质和肿瘤类型等相关信息,并为后续治疗随访提供关键依据。


病理报告常用医学名词解读


01
不典型增生


指细胞或组织结构出现异常,可能是炎症、损伤修复等原因导致反应性改变,也可能是肿瘤性病变,性质不明确。


02
异型增生


明确为肿瘤性病变,具有恶变风险。


03
交界性


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和恶性肿瘤之间,具有一定的复发率或局部侵袭性,需密切随访观察。


04
级别/分化


用于描述恶性肿瘤的恶性程度;通常肿瘤细胞分化越低(即越不成熟),级别越高,其增殖和转移能力也越强,恶性程度越高。


05
神经侵犯


指肿瘤细胞侵犯神经的病理性过程,是浸润性生长的表现之一;也是肿瘤局部扩散方式之一,对肿瘤的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


06
脉管内癌(瘤)栓


肿瘤细胞侵入血管或淋巴管内,提示肿瘤具有更高的远处转移风险;然而,它不等同于已经发生转移,而是提示可能需要更积极的治疗和密切的随访。


07
转移


指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通过血液、淋巴或其他途径传播至其他部位,形成新的肿瘤病灶。


补充报告


部分患者的初步病理报告中,会标注“建议加做免疫组化/分子检测明确诊断”。因为在某些情况下,不同的疾病可有相似的“长相”,仅凭显微镜下的形态学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比如梭形细胞肿瘤、淋巴瘤等。通过结合免疫组化/分子检测结果,病理科医生将综合分析所有信息并在补充报告中做出最终结论。


温馨提示


当收到需要补充免疫组化/分子检测的通知时,需及时与病理科联系。目前我科已开通了无纸化简易流程,只需免费挂“病理科便民门诊”号,手机公众号缴费即可。


病理报告是疾病的“说明书”,说明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它不仅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关键依据,也有助于您更清晰地了解自身病情。


拿到报告后建议仔细阅读诊断结论部分,如有任何疑问,可随时向医生咨询。


来源:上海新华医院

200 评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