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
密码过期或已经不安全,请修改密码
修改密码壹生身份认证协议书
同意
拒绝
同意
拒绝
同意
不同意并跳过
“医生,这个报告单到底什么意思?”
门诊、病房、线上,患者和家属的提问往往来得突然而具体,却直指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为此,“壹生资讯-肿瘤频道”推出全新微专栏《肿瘤三分钟——答患者问》。每期用约3分钟可读完的篇幅,聚焦1个高频真实提问,给出循证、易懂、可操作的回答。
本期带来上海新华医院整理的科普患教文章,解答“肿瘤病理报告到底怎么看?”。
三分钟,让困惑少一点,让沟通顺畅一点,让医患携手向前迈一步。
刚刚拿到病理报告的那一刻,很多人的心情都是七上八下的。纸上密密麻麻的文字,似懂非懂的诊断名词,既想弄明白,又怕看到不好的消息。
别担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解锁病理报告中的“隐藏剧情”,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带你一步步看懂它。
基本信息——报告单的“身份证”
这部分包含您的姓名、性别、年龄、门诊/住院号、送检日期,以及每份病理报告独有的病理号。病理号是识别您报告的可靠标识,可确保信息准确、不会错拿。
大体及镜下所见——记录标本“长相”
“大体”包括送检组织的大小、颜色、形状、质地和切面等外观特征,而“镜下所见”指组织经固定包埋、切片染色后,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特征。
病理诊断——疾病“标签”
这是报告中最关键的部分。病理医生根据镜下形态学、免疫组化/分子检测结果,结合临床病史、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并得出结论。病理诊断主要告知疾病性质和肿瘤类型等相关信息,并为后续治疗随访提供关键依据。
指细胞或组织结构出现异常,可能是炎症、损伤修复等原因导致反应性改变,也可能是肿瘤性病变,性质不明确。
明确为肿瘤性病变,具有恶变风险。
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性和恶性肿瘤之间,具有一定的复发率或局部侵袭性,需密切随访观察。
用于描述恶性肿瘤的恶性程度;通常肿瘤细胞分化越低(即越不成熟),级别越高,其增殖和转移能力也越强,恶性程度越高。
指肿瘤细胞侵犯神经的病理性过程,是浸润性生长的表现之一;也是肿瘤局部扩散方式之一,对肿瘤的预后判断有重要作用。
肿瘤细胞侵入血管或淋巴管内,提示肿瘤具有更高的远处转移风险;然而,它不等同于已经发生转移,而是提示可能需要更积极的治疗和密切的随访。
指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通过血液、淋巴或其他途径传播至其他部位,形成新的肿瘤病灶。
部分患者的初步病理报告中,会标注“建议加做免疫组化/分子检测明确诊断”。因为在某些情况下,不同的疾病可有相似的“长相”,仅凭显微镜下的形态学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比如梭形细胞肿瘤、淋巴瘤等。通过结合免疫组化/分子检测结果,病理科医生将综合分析所有信息并在补充报告中做出最终结论。
当收到需要补充免疫组化/分子检测的通知时,需及时与病理科联系。目前我科已开通了无纸化简易流程,只需免费挂“病理科便民门诊”号,手机公众号缴费即可。
病理报告是疾病的“说明书”,说明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它不仅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关键依据,也有助于您更清晰地了解自身病情。
拿到报告后建议仔细阅读诊断结论部分,如有任何疑问,可随时向医生咨询。
来源:上海新华医院
查看更多